[发明专利]左转立交桥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1070.2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1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玉雪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6 | 代理人: | 王好勤 |
地址: | 45648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转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交桥技术领域,进一步是车辆不用迂回便可实现左转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车辆堵塞问题也日益严重。本申请人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交叉或十字路口是交通堵塞的重点,而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主要是由于信号灯(红绿灯)时的停车,以及车辆左向转弯造成的,而在我国国内的车辆交通行驶规则下,车辆的右转弯对车辆的行驶是不影响的。
现有的立交桥在结构上有一定缺陷,车辆左转弯时,需向右迂回,转一个大圈,从而造成占地面积大,占居空间大,耗资大。
有的转盘式立交桥,在左转弯时,有多个交叉点,易出现堵车。
由此发明人设想进行十字路口的立交桥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左转立交桥,可使车辆不用迂回便可实现左转,进而有效解决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左转立交桥,包括桥体,桥墩,其特征在于:在十字路口的每个路口设置直行左转弯立交桥,每个直行左转弯立交桥均设置有供其它路口车辆通行的桥洞。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直行左转弯立交桥为分体式结构,其中,在十字路口的每个路口的直行车道设置直行立交桥,左转弯车道设置左转弯立交桥;每个直行立交桥和左转弯立交桥均设置有供其它路口车辆通行的桥洞。
所述的直行左转弯立交桥为合体式结构,其中,在十字路口的每个路口的直行及左转弯车道设置直行左转弯立交桥,直行左转弯立交桥后半部重合、前半部分离为直行桥和左转弯桥。每个直行左转弯立交桥的后部或其前部直行桥和左转弯桥上,设置有供其它路口车辆通行的桥洞。
所述的各路口的直行立交桥的末端至少跨越其左路口直行线路,而且不妨碍其右路口直行立交桥的设置;各路口的左转立交桥的末端至少跨越其对面路口的直行线路,而且不妨碍其左路口直行立交桥的设置。
所述的桥洞指:直行立交桥设置有供其右路口左转弯车辆通行和供其左路口直行车辆通行的桥洞;左转弯立交桥设置有供其右路口左转弯车辆通行和其对面路口直行车辆通行的桥洞。
所述的直行立交桥设置一个桥洞,分别供其右路口左转弯车辆通行和供其左路口直行车辆通行。所述的直行立交桥也可以设置两个桥洞,其一供其右路口左转弯车辆通行,其二供其左路口直行车辆通行。
所述的左转弯立交桥设置一个桥洞,分别供其右路口左转弯车辆通行和其对面直行车辆通行。所述的左转弯立交桥也可以设置两个桥洞,其一供其右路口左转弯车辆通行,其二供其对面路口直行车辆通行。
所述的直行左转弯立交桥,其中两个相对路口的直行左转弯立交桥的直行桥的末端,设置于其左路口直行线以外,而且不妨碍其左路口直行左转弯立交桥的直行桥的设置;所述直行桥的桥洞,供来自右侧路口的左转弯车辆穿越;左转弯桥的桥洞供来自其对面路口直行车辆穿越;另外两个相对路口的直行左转弯立交桥的直行桥的末端,跨越其右路口直行线;直行桥的第一个桥洞,供来自右侧路口的左转弯车辆穿越;第二个桥洞供来自其左路口直行车辆穿越;第三个桥洞供来自其右路口直行车辆穿越;左转弯桥的桥洞供来自其对面路口直行车辆穿越。
所述的每个路口的右转弯车道设置为外展的弧形。
所述的桥洞的下的路面为下凹弧面。
可以在四个直行立交桥的中央及其它空闲地带设置花园或建筑物。
本发明的桥梁可采用钢筋水混凝土预制件的方式制作,也可以采用钢材制作成钢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无红绿灯,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涉,使车辆左转弯与右转弯和直行一样行驶通畅,从而有效解决交叉路口的的交通堵塞问题。2、占地面积小,不妨碍四周建设,从而节省用地。3、建筑规模小,用材少,投资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六车道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四车道的一种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四车道的另一种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玉雪,未经黄玉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线路物理信息融合多图层管控系统
- 下一篇: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