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1180.9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赖艳华;董震;吕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5/02 | 分类号: | F25B25/02;F25B4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机械 压缩 耦合 制冷 系统 | ||
1.一种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包括吸附床(1)、解吸阀(4)、冷却器(5)、压缩机(7)、冷凝器(8)、高压储液罐(10)、节流阀(11)、低压储液罐(12)、蒸发器(13)、吸附阀(14);吸附床(1)内设有吸附床换热器(3),冷却器(5)设有冷却器换热盘管(6),冷凝器(8)内设有冷凝器换热盘管(9),吸附床(1)内填充有吸附剂(2);其特征是:吸附床(1)位于蒸发器(13)与压缩机(7)之间;吸附床(1)出口与解吸阀(4)进口连接,解吸阀(4)出口与冷却器(5)进口连接,冷却器(5)出口与压缩机(7)进口连接,压缩机(7)出口与冷凝器(8)进口连接,冷凝器(8)出口与高压储液罐(10)进口连接,高压储液罐(10)出口与节流阀(11)进口连接,节流阀(11)出口与低压储液罐(12)进口连接,低压储液罐(12)出口与蒸发器(13)进口连接,蒸发器(13)出口与吸附阀(14)进口连接,吸附阀(14)出口与吸附床(1)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吸附床(1)数量为1~20个,不同吸附床(1)之间制冷剂气体通道采用并联方式连接,不同吸附床换热器(3)之间采用串联方式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其特征是制冷及蓄冷系统中的制冷剂依次经过蒸发器(13)、吸附阀(14)、吸附床(1)、解吸阀(4)、冷却器(5)、压缩机(7)、冷凝器(8)、高压储液罐(10)、节流阀(11)、低压储液罐(12),再回到蒸发器(13),形成一个环状流动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其特征是,环状流动循环回路对于同一个吸附床(1),其蒸发制冷-吸附过程与解吸-压缩-冷凝过程分开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其特征是,在蒸发制冷-吸附过程中,制冷剂在蒸发器(13)中蒸发制冷,并被吸附床(1)内吸附剂(2)吸附,吸附床换热器(3)通入常温流体,带走吸附剂(2)吸附制冷剂过程放出的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其特征是,解吸-压缩-冷凝过程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吸附床换热器(3)通入低品位热源流体加热吸附完毕的吸附床(1),解吸出的制冷剂蒸汽,先经过冷却器(5)冷却,进入压缩机(7)压缩,然后进入冷凝器(8)冷凝;第二种方式是吸附床换热器(3)通入低温流体,通过压缩机(7)抽吸作用,降低吸附床(1)内压力,达到制冷剂解吸目的,同时制冷剂在解吸过程从吸附床换热器(3)内低温流体吸收热量,形成第二次制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1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