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护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1269.5 | 申请日: | 201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渭明;高盟;王磊;王智福;李川;尹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既有 建筑物 隧道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涉及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隧道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网络,地下隧道网络在有些大城市的局部地区已相当密集,不可避免的下穿或侧穿既有建筑物。由于隧道工程的挖土规模和深度都很大,会引起周围土体内应力重分布。而侧穿既有建筑物对变形(绝对沉降、不均匀沉降等)有着严格的要求,过大的变形将影响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对生命和财产构成巨大威胁。因而隧道施工时如何降低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建成后对既有建筑物形成保护的问题是人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收录于《建筑施工》2004年第6期、孙宪铭、谢弘帅所著《紧邻运营地铁车站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一文,针对地铁8号线人民广场站深基坑工程施工对紧邻已运营地铁1号线车站形成保护的技术难题,提出了采用逆筑法施工进行保护的解决办法。《建筑施工》2004年第11期、由钟铮、梅英宝著的《紧邻地铁的大型深基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介绍,宏嘉大厦的基坑周边建筑密集、管线众多,并且距地铁4号线区间隧道9.89m,该基坑开挖深度9.45m,采用加大地铁侧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来解决对地铁4号线的影响;其开挖方式为明挖顺筑。《建筑施工》2006年06期的朱毅敏、王智君、张锋著《在地铁隧道上方施工建筑基础的控制技术》一文,介绍了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上方的地下室基础施工时,采取分层分小块快速施工基础底板的方式,解决了基坑开挖可能造成地铁隧道上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底板结构分块施工的施工缝处理及可能造成的地下室渗漏水的问题。
上述文献介绍的都是紧邻地铁车站或盾构隧道上方的基坑施工技术,目前尚未有关于对隧道侧穿既有建筑物形成全面保护的隧道施工技术的报导。
总之,现有对既有建筑物进行保护的施工技术一般包括超前支护施工;隧道开挖及支护施工;拆撑和做二次衬砌施工三个步骤。这些施工方法都是简单的从盾构隧道施工本身考虑,未能系统全面地在施工全过程中采取对既有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所以说,现有对既有邻近建筑物进行保护的施工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都是被动的,无法对侧穿既有建筑物形成全面保护,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恶劣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对隧道侧穿既有建筑物能够形成保护的隧道施工方法。该方法不仅在超前支护施工阶段,而且在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拆除临时支撑及浇注仰拱、拱墙二衬等阶段,均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全面保护的目的。
一种保护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超前支护施工;隧道开挖及支护施工;拆撑和做二次衬砌施工,其特征在于:在超前支护施工前,首先在隧道体外进行竖排土体加固施工和横排土体加固施工;其中:
所述的隧道体外竖排土体加固施工步骤,是在设计隧道与既有建筑物之间、距隧道1m外竖向方向上对土体进行加固,并加固至洞顶高度;
所述的隧道体外横排土体加固施工步骤,是在隧道与既有建筑物之间、隧道轴线至竖排加固体的横向方向上对土体进行加固;
所述的超前支护施工步骤,是在加固土体强度达到要求后,采用注浆小导管方式增加止浆墙,封闭掌子面;
所述的隧道开挖及支护步骤,采用CRD法分四步施工,即通过中隔墙减跨,把整个隧道断面以十字线分成四个较小的工作面,先开挖及支护施工远离既有建筑物一侧的上、下两个工作面,待变形稳定后再开挖及支护施工近距既有建筑物一侧的上、下两个工作面;
这样,每个工作面均能及时封闭成环形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大跨度隧道拱部下沉和周边收敛。
上述具体操作步骤顺序如下:隧道外竖排土体加固施工;隧道外横排土体加固施工;超前支护施工;远离既有建筑物一侧隧道开挖及支护施工;近距既有建筑物一侧隧道开挖及支护施工;拆撑和做二次衬砌施工。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在超前注浆小导管施工阶段增加了采取隧道外土体两次加固的措施来加强对侧穿既有建筑物的隔离保护;将隧道开挖施工引起附加应力分布曲线尽量封闭在隧道内,从而降低了由于隧道开挖卸载而引起隧道外土体,即所保护的既有建筑物的沉降量;
2、考虑时空效应,采用CRD法分四部施工,先开挖远离既有建筑物一侧隧道,待变形稳定后,开挖近建筑物一侧隧道,从而增加了施工过程中隧道的整体刚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孔径图像传感器像素
- 下一篇:双极调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