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喷油漆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1881.2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9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文俊 |
主分类号: | B05B15/04 | 分类号: | B05B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漆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漆工艺中的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过喷油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涂装喷漆流水线施工过程中,从喷枪里喷射出来的雾状的油漆,有一部分附着在待喷漆加工的物体上,成为有效喷漆;其余的油漆不能飞落到指定工件上,称为过喷油漆。经过统计,一般只有50%的油漆能成为有效喷漆,另外的50%油漆却成为过喷油漆被白白浪费了。如何有效地减少或者回收过喷油漆,将之重新回收利用,一直是涂装行业人员所着重研究的问题。现在一般过喷油漆接收机构,是在待喷漆工件的背后设置挡板,当过喷油漆喷到挡板上后,挡板将过喷油漆导流至其下方的收集容器来回收。不过由于油漆从喷枪喷出后,溶剂挥发后其就会迅速固化,造成挡板上油漆的凝固而失去了流动性,大部分过喷油器不能流回收集容器,从而导致回收效率过低,甚至失去了生产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过喷油漆回收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过喷油漆回收装置,其包括过喷油漆接收机构,所述过喷油漆接收机构为设置在外设的待喷漆工件后方的滚动机构和刮板,所述刮板的棱边与滚动机构的滚动面相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动机构为一个中心轴水平布置的滚筒,所述刮板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下方并倾斜成0°~90°的角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喷油漆接收机构的周围还设置有水幕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幕装置为设置在滚动机构上方的喷雾器。
或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水幕装置为与滚动机构相联接的引水布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水布料为一端搭靠在滚动机构上、另一端置入外设的水箱中的吸水纤维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传统的挡板式过喷油漆接收机构设计成滚动机构,并且还设置了与滚动机构的滚动面相抵的刮板,使喷洒到所述滚动面上的过喷油漆,由于滚动机构的滚动而被刮板所刮下来,从而顺利回收。
另外,本发明还设置了使滚动机构上产生水幕的水幕装置,使水流与喷至滚动机构上的过喷油漆汇合,辅助过喷油漆往下流动,增加了过喷油漆的流动性,并且具有防止过喷油漆过早凝固的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地回收过喷油漆,广泛用于各种喷漆工艺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第一种实施方式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箭头表示滚筒的旋转方向;
图2是本发明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箭头表示滚筒的筒的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过喷油漆回收装置,其包括过喷油漆接收机构,所述过喷油漆接收机构为设置在外设的待喷漆工件后方的滚动机构1和刮板2,所述刮板2的棱边与滚动机构1的滚动面相抵。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滚动机构1为一个中心轴水平布置的滚筒,所述刮板2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下方并倾斜成0°~90°的角度。所述滚筒应该表面光滑,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表面光滑的传送带来实现滚动;刮板2的角度与水平面成60°为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喷油漆接收机构的周围还设置有水幕装置。
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幕装置为设置在滚动机构1上方的喷雾器3。喷雾器3在滚动机构1上方不停地喷洒水雾,从而在滚动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幕,该层水幕在接触到飞落的漆雾之后,就与漆雾一起成股流下,从而被回收。
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幕装置为与滚动机构1相联接的引水布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水布料为一端搭靠在滚动机构1上、另一端置入外设的水箱中的吸水纤维布4。通过吸水纤维布4的毛细现象和虹吸原理,一样可以在过喷油漆回收机构1上形成水幕,防止过喷油漆的漆雾凝固,并与其成股流下,从而被回收。
当水与油漆一起导流进回收容器中后,油漆经过分离杂质,加溶剂溶解后即可再次使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文俊,未经黄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双液相体系降解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