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道导丝辊导丝拉伸的熔融直纺超细旦氨纶纤维生产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3356.4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1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兴;杨建平;杨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金祥氨纶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0 | 分类号: | D01D13/00;D01D1/02;D01D1/10;D01D5/092;D01D5/096;D01D5/12;D01D10/02;D01F6/7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5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道导丝辊导丝 拉伸 熔融 直纺超细旦氨纶 纤维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双道导丝辊导丝拉伸的熔融直纺超细旦氨纶纤维生产设备,属于氨纶纤维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纶学名<POLYUTETHANE>纤维,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高弹性合成纤维,也称为:斯潘德斯<SPANDEX>纤维,PTMG占最终聚合物的80%(质量分子),被誉为人的“第二肤”。它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但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其分子结构为一个像链状的、柔软及可伸长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与硬链段连接在一起而增强其特性。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化学法纺、湿法纺、干法纺,以上这三种纺丝方法在生产中都会产生环境污染,工艺复杂、能耗大、占地面积多、投资大、成本高,且生产的弹性氨纶纤维丝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已知的制造热塑性氨纶弹性纤维、熔融切片纺丝等,由于熔融切片纺丝得到的弹性纤维其生产费用高,能源消耗大,耐热性、耐热水性、弹性回复性等都不令人满意。而熔融直纺则可以克服以上缺点。目前市面上的氨纶纤维的规格有超细旦系列(5D以上、20D以下)以及常规系列(20D以上),而由于熔融直纺技术的局限,以及超细旦氨纶纤维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只有常规系列的产品,所以熔融直纺超细旦系列一直是一个缺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市场上目前只有常规(20旦以上)熔融直纺氨纶纤维的情况,提出双道导丝辊导丝拉伸的熔融直纺超细旦氨纶纤维生产设备,生产出10.6D-15.5D的超细旦聚氨酯氨纶纤维丝,其氨纶纤维更加柔软、舒适,适于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是第一提纯罐上设有第一加料阀门、第二提纯罐上设有第二加料阀门、第三提纯罐上设有第三加料阀门,其中第一提纯罐的输出管接第一反应罐的输入管,第二提纯罐的输出管接第二反应罐的输入管,第三提纯罐的输出管接第三反应罐的输入管,第一反应罐的输出管通过第一计量输送泵与反应釜加温混合器的第一输入管相接,第二反应罐的输出管通过第二计量输送泵与反应釜加温混合器的第二输入管相接,第三反应罐的输出管通过第三计量输送泵与反应釜加温混合器的第三输入管相接,反应釜加温混合器的输出管通过第四计量输送泵与双螺杆挤出机的输入管相接,双螺杆挤出机的输出管与熔体过滤器的输入管串接;熔体过滤器的输出管与第五计量输送泵的输入管相接;添加剂罐上设有氮气阀,添加剂罐的输出管通过第五计量输送泵的输出管与第六计量输送泵的输入管相接;纺丝箱的输入管与第六计量输送泵的输出管相接,纺丝箱的输出管与组件滤网喷丝板相接,组件滤网喷丝板接风道冷却系统,风道冷却系统与上油器、第一导丝辊导丝拉伸装置、第二导丝辊导丝拉伸装置、卷绕机卷绕成型装置串接。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继承了熔融直纺耐高温特种弹性的氨纶生产的优点,稳定性、耐热性、耐热水性、弹性回复性、伸长率和均匀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它同样拥有了超细纤维的一些优点,超细旦氨纶纤维由于直径很小,因此其弯曲刚度很小,纤维手感特别柔软;纤维表面积很大,因此其织物的覆盖性、蓬松性和保暖性有明显提高,比表面积大纤维与灰尘或油污接触的次数更多,而且油污,从纤维表面间缝隙渗透的机会更多,因此具有极强的清洁功能;将超细纤维制成超高密织物,纤维间的空隙介于水滴直径和水蒸汽微滴直径之间,因此超细织物具有防水透汽效果;超细纤维在微纤维之间有许多微细的孔隙,形成毛细管构造,如果加工成可被水润湿的毛巾类织物,则具有高吸水性,洗过的头发用这种毛巾可很快将水份吸掉,使头发快干。由于它们的优良特性,在各种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双道导丝辊导丝拉伸的熔融直纺超细旦氨纶纤维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金祥氨纶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金祥氨纶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3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并行双微环谐振器的光学逻辑门
- 下一篇:分离式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