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3917.0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刘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卢新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苗期 破坏 快速 鉴定 耐热 耐湿性 黄瓜 育种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全球变暖,华北地区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夏天延长,冬天缩短,雨水分布失衡以及保护地黄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黄瓜的耐热,耐湿性今后将成为制约黄瓜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未雨绸缪,加强黄瓜耐热,耐湿性的研究工作,并筛选出一批相关资源是目前黄瓜育种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苗期对黄瓜耐热、耐湿性进行无破坏快速鉴定,即可提高育种效率,又可缩短选育周期,以往的选育手段,需要做大量的生理、生化分析,成本高,技术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低成本、易学、易操作,相关性好的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昼/夜=12hr/12hr、昼温度35℃、夜温度25℃、昼湿度80%、夜湿度100%、昼光照强度40000lux的人工模拟环境中进行:
(1)黄瓜播种后第7天,进行第一次筛选,选择下胚轴长度不超过4cm的幼苗;
(2)播种后第9天,从(1)步入选的幼苗中选择第一片真叶大小不超过4×5cm,真叶及子叶边缘无热灼伤的幼苗;
(3)第(2)步选出的幼苗在第3片真叶期分别接种霜霉菌和ZYMV;对霜霉菌和ZYMV均表现为抗性或耐性的苗,即为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
本发明的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霜霉菌接种浓度为5000个孢子/ml。
本发明的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ZYMV的接种方式为接种磨汁液,所述磨汁液为1g发病症状典型的叶片加3gpH=7.0的0.05mol/L磷酸缓冲液盐研磨,得到的清液。
本发明的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霜霉菌和ZYMV均接种两次。
本发明的苗期无破坏快速具耐热、耐湿性黄瓜育种材料的方法,对幼苗无破坏性,通过三项简单的形态特征指标,即可鉴定具耐热、耐湿性的黄瓜育种材料,容易学习和操作,并且该方法的相关性好,准确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华北露地型黄瓜2份,华北春、秋大棚型黄瓜2份,华北与欧洲杂交型黄瓜2份,泰国本土型黄瓜2份,泰国本土型与华北型杂交黄瓜F12份,泰国本土型与华北型杂交黄瓜F22份,欧洲型黄瓜1份,日本型黄瓜1份。
在高温,高湿(泰国)的6-7月份,进行棚内苗期试验:
在上覆高透明塑料薄膜,四周围以纱网的大棚中,昼平均气温35℃,夜平均气温25℃;昼平均湿度RH=80%,夜平均湿度100%;昼光照强度40000-55000lux。将上述14种不同类型的黄瓜材料,经催芽后播入7cm×7cm塑料钵,每份材料3次重复,每重复10株,每天在不同时断记录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从真叶展平时开始,分别调查子叶大小,下胚轴长度,下胚轴粗度,第一真叶大小;在第3真叶充分展开后,分别接种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ZYMV(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调查抗病性(此2种病害为热带高温,高湿地区主要标志性病害),霜霉菌采用子叶点滴接种,1片子叶接种霜霉菌孢子悬浮液0.06ml,孢子浓度5000个/ml,霜霉菌接种2次,两次间隔5天;ZYMV采用摩擦接种在另一片子叶上,接种0.15ml磨汁液,磨汁液为1g发病症状典型的叶片加3gpH=7.0的0.05mol/L磷酸缓冲液盐研磨,得到的清液。ZYMV接种2次,两次间隔5天。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苗期结果
在高温,高湿(泰国)的6-7月份,将上述14种不同类型的黄瓜材料,在播种后第7天,定植于露地,每份材料3次重复,每重复10株,分别调查田间生长势,植株热伤害状况,抗病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露地平行试验结果
表中:热伤害级别无伤害-热致死:0-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苗期无破坏快速鉴定耐热、耐湿、抗病黄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3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部件表面纳米结构抑制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 下一篇:多频率微波针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