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4525.6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8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方敬爱;魏洪坤;孙艳艳;毕红梅;李莉;张晓东;刘文媛;李秀秀;李素芬;丁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3/1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印贵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肾小球 血尿 中成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尿的检测方法为取新鲜晨尿,离心沉淀后取沉渣用显微镜进行检查,若红细胞平均>3/HP(高倍视野),称为血尿。小量出血呈镜下血尿,如每1000ml尿液中含血液达1ml时,呈肉眼血尿。
肾小球源性血尿是一组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肾小球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持续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高血压、急慢性肾衰竭等。肾小球源性血尿多见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炎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
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患者,轻者没有明显不适主诉,仔细观察小便,可见小便颜色呈茶色、棕色或仅仅为小便颜色变深黄,重者呈洗肉水样。血尿往往短期内难以消除,其持续存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引起恐慌。而且,血尿的存在,提示肾脏免疫炎症损伤的持续,如不积极给予控制,肾脏病情会持续进展直至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治疗血尿十分重要。
目前,现代医学针对肾小球源性血尿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西医理论认为:肾性血尿的产生是由于患者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性增强,血浆黏滞性增加,血流缓慢,从而使肾小球内血凝障碍及纤维素沉着,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基底膜断裂导致血尿产生,然而临床治疗上使用硫酸氯吡格雷、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疗效却不甚理想,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易产生抗药性。有些学者也尝试着在上述西药的基础上同时运用中药,如血尿安胶囊、止血宝颗粒等治疗血尿,但见效慢,且并不是专门针对肾小球源性血尿,在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方面疗效并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目前在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的药物存在见效慢、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易产生抗药性和针对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见效快、无副作用、无抗药性和针对性强的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中成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中成药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
黄芪3~5、白术1~3、藕节5~7、地黄1~3、玉米须5~7、白茅根2~4、仙鹤草5~7、鸡血藤3~5、大枣1~3。
本发明的优选组方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
黄芪4、白术2、藕节6、地黄2、玉米须6、白茅根3、仙鹤草6、鸡血藤4、大枣2。
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以制成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本发明胶囊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中药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加水煎煮3次,每次0.5~1小时,合并3次煎液,过滤,浓缩成60℃相对密度为1.25~1.3的稠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本发明组方以黄芪、藕节为君,以玉米须、仙鹤草为臣,以白术、白茅根、地黄、鸡血藤为佐,以大枣为史。其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应激、减少蛋白尿,改善心、肝功能、抗骨质疏松、改善血液流变性等功效,藕节收涩止血,凉血化瘀,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可用于多种内出血症,共为君药;玉米须、仙鹤草利尿消肿、收敛止血为臣药;白术、白茅根、地黄、鸡血藤、大枣清热凉血止血、利尿生津共为佐使药,全方配合,具有补益肾气,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之功效。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了127例IgA肾炎患者、89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和158例1~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尿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结果如下:
1)IgA肾炎患者:IgA肾病(IgAN)是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也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临床上使用本发明药物对治疗IgAN进行了疗效观察。所观察患者参照《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1-525)诊断标准确诊,均为3年内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N,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组70例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次4粒,一日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70例中完全缓解46例(65.7%),部分缓解8例(11.4%),无效16例(22.9%),总有效率77.1%,对照组57例中完全缓解13例(22.8%),部分缓解8例(14.0%),无效36例(63.2%),总有效率21(36.8%);结果表明本专利申请的中药对肾小球源性血尿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