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钻孔定位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4526.0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雷;杨永立;程伟;魏志军;姚盼盼;吕军峰;曹明会;郭凯;裴育坤;侯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7/04;E21B2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8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定位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钻机施工技术,具体为一种长钻孔定位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瓦斯抽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在煤矿采煤作过程中,经常要利用到千米钻机对目标区域进行打钻孔。施工工艺一般为设计钻孔,开孔,钻进。利用千米钻机进行长钻孔定位钻进与传统的旋转钻进方式完全不同,其工作原理见图1所示:高压水通过钻杆输送至孔底马达,孔底马达的转子在高压水的作用下通过U型接头、前端轴承带动钻头旋转,在钻进过程中,钻杆不作旋转运动,这样便有效地减小了钻机负载。钻机通过钻杆和孔底马达将推力传送至钻头,其方向沿着弯接头轴线方向,弯接头和钻杆之间有一定夹角而不是成一条直线通常为(0.75°、l°、1.25°、1.5°、2°),因而,钻孔的轨迹将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偏向弯接头方向的空间曲线。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8月记载了“VLD深孔定向千米钻机在大宁矿井的实施工艺及应用”一文。介绍了如何使用千米钻机实施钻孔抽放的基本技术方案。任何一种钻进技术都有其地质条件要求,深孔定向钻进要求开孔倾角一般在-5°(下行孔)至10°之间,由于下行孔排渣困难,因此当钻孔深度要求在300m以上时应避免施工下行孔。钻进过程中应无较强的垮孔现象,同时,钻孔区域内应无较强的磁性区域和强烈的破碎带。受煤层条件影响,某些区域使用千米钻机施工模块抽放钻孔过程中,存在打不成孔和无法实现安全施工的问题。当钻孔轨迹布置在构造煤内时,由于排渣介质(水)高密度(相对于风来说)、高压力(6~8MPa)的特点,造成对孔壁的破坏,导致塌孔、压钻。从而影响钻进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在复杂煤层条件下,采用水排渣的千米钻机如何安全地打成钻孔,从而实现递进式模块抽放替代掘进巷道密集孔抽放,并保证安全施工,降低成本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长钻孔定位施工工艺。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长钻孔定位施工工艺,步骤为(1)移机定位,(2)开孔注浆,(3)钻进,(4)联孔抽放;
移机定位,钻机开孔高度控制在1.3~1.8m之间,钻机固定后要保证孔口顺直。
开孔注浆,在开孔前用石膏封住封孔管的底端,封孔管内的注浆管要露出10mm的长度,封堵长度为150mm,将φ20mm注浆管用胶布缠在封孔管上,缠绕间距为50cm,使用钻杆和扩孔钻头开孔,钻进至5.3m处停止钻进;反复洗孔将孔内煤渣冲尽;将一端已经用石膏封闭的封孔管下入钻孔内,孔外端超出煤壁20cm,用石膏对封孔管与煤壁间隙进行封闭,其封闭深度不小于40cm,要求封严填实,孔口周围煤壁应用石膏满敷,孔口封堵后静待石膏凝固后才能进行注浆操作;注浆:将注浆管接上封孔泵进行注浆操作。(开孔段为上行孔时,孔口为注浆管,孔底为排气管。开孔段为下行孔时,孔口为排气管,孔底为注浆管。)注浆完成后封孔,封孔完毕后应静置使水泥浆凝固后才能进行打钻;安装孔口设施:封孔后进行孔口安全设施的安装,校正弯头方向,加接钻杆直到孔底马达、孔底工具以及铜钻杆全部进入孔内。
钻进,接续钻杆,开分支,分支点的选择:开分支点应选择在方位角与分支目标方位角偏差较小的区段,同时应保证DGS(钻机导向系统)处于可打层位内,不得在软煤塌孔段开分支。轨迹控制,实钻轨迹倾角、方位角控制在每3m变化1.5°以内,钻孔轨迹要平滑。 退钻,退钻时要使用前后推拉旋转反复洗孔法。其操作顺序为:退钻1m,洗孔至返水变清;观察返水压力和液压泵油压力正常后开始退钻;钻杆在退至分支点、轨迹变化较大区段前要先进行洗孔,正常后再进行退钻。
联孔抽放:定向钻孔必须使用双抽系统。边打边抽,施工时,必须保证孔口处于负压状态。当钻孔施工结束后,应洗孔至返水变清,再进行连孔抽放,以确保退钻顺利和抽放通道畅通。
2009年以前,1台千米钻机施工,年进尺总计为14243m;2009年以来,4台千米钻机施工,按照本发明所述工艺操作,截止到11月30日,千米钻机进尺累计为95018m,施工进度较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长钻孔定位钻进原理图
图2为退钻杆时钻杆的受力分析
图3为第一种双抽系统联接示意图
图4为第二种双抽系统联接示意图
图5为第三种双抽系统联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