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分散粒剂药肥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5062.5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民;周尚泉;李旭君;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41012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分 散粒剂药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肥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水分散粒剂药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水分散粒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一种新剂型,是当今农药剂型中最具有优越性和竞争力的一种新剂型,其工艺流程如下:准备原药及助剂等→粉碎→混合→加液制软料→制粒→烘干→筛分→检测合格→包装。
将农药制备成药肥后应用于农业生产,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病虫与肥料兼备使用的技术单元,国内外都有相应的产品问世。现有的研究还局限在药和肥进行混配等技术层面上,例如将农药除草剂与复合肥(氮、磷、钾)做成颗粒剂型,可适用于作物前期的除草和基肥的施用,但对于中期茎叶处理的杂草防除和中期促苗的追肥施用,这种颗粒剂型就难以发挥效用。因此,具体到药肥的方便、环保、高效等实用性方面,需要将药肥进一步做成水分散粒剂或其他环保型剂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制备工艺的难度。
现有的CN101671207B号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杀菌增产药肥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公开有使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作为基本组分的药肥产品,而像丙环唑这类杀菌剂在常温下为液态,按照现有的工艺流程,用普通填料吸附后造粒较为困难,即便造粒成功,其产品悬浮率、分散性和崩解性也很难达标;另外,已公开的药肥产品中往往还需要添加微量元素的无机盐作为复合微肥,考虑到药肥中已经包含有液态杀菌剂,如果向液态杀菌剂中再加入水溶性的无机盐用以制备成水分散粒剂药肥,这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存在前述技术难题,目前只有含固体原药的水分散粒剂药肥的面世,很难见到含有液体原料复配的水分散粒剂药肥及其制备工艺的相关报道。然而,将杀菌剂与微肥复配用于杀菌增产是本领域发展的趋势,而且水分散粒剂属于绿色环保剂型,能够顺应国家行业政策的导向,因此,开发水分散粒剂药肥产品及相应的制备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安全、低成本且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水分散粒剂药肥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分散粒剂药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按照不同药肥的组分配比准备用于配制药肥所需的填料、杀菌剂、复合活性剂、微肥和复合助剂;所述杀菌剂中含有液体原料丙环唑;
(2)投料混合:先取部分所述填料(此处填料的用量一般应根据液体原料的用量而定,大致在液体原料质量的0.8~2倍)用以吸附所述液体原料(该液体原料是指丙环唑,如果复合助剂中还含有液体原料形式的功能性助剂,则也应一并作为被吸附的对象),再添加剩余的所述杀菌剂、复合活性剂、微肥和复合助剂,并投加剩余的填料,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原料混合物;
(3)气流粉碎:将所述原料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至15μm以下,再充分混合后得到可湿性粉剂;通过检测,控制该可湿性粉剂的粒度D98≤15μm,且悬浮率在80%以上;
(4)造粒筛分:取水性粘结剂溶液,将其与气流粉碎后的可湿性粉剂混合,再通过挤压造粒-干燥后(干燥的设备一般选用流化床,干燥的温度(即流化床进口温度)优选控制在50℃~60℃,干燥的时间优选保证中间产品的含水量控制在2.0%~2.5%)或通过沸腾造粒后得到中间产品;最后将中间产品过筛得到所需粒径的水分散粒剂药肥产品。
上述的水分散粒剂药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准备原料步骤的复合助剂中还可含有液体原料形式的功能性助剂,例如用作分散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上述的水分散粒剂药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复合活性剂优选包括光合作用促进剂和/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复合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和崩解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50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刮花高温爽滑母料
- 下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包装结构以及其包装与组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