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按钮呼梯的电梯访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5078.6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洪浩;王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4 | 分类号: | B66B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钮 电梯 访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访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访客功能的电梯,比如带刷卡机的电梯等,各楼层中保留有呼梯按钮。但是这些具有访客功能的电梯一般情况下按钮的使用频率很低,只有在有访客的时候才会使用,这样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设计一种采用无按钮也能实现访客的装置是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无按钮呼梯的电梯访客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安置在大厅外的访客使用对讲机和访客操作接口;通过所述的访客操作接口访客使用对讲机与设置在每个楼层中每个住户家内的业主使用对讲机联通;还包括:设置在每个住户家内的业主确认模块;所述的业主确认模块与电梯控制板相连;所述的电梯控制板与轿厢内访客控制的按钮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省去了电梯外的按钮,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控制模块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见:本发明包括:安置在大厅D外的访客使用对讲机1和访客操作接口2;通过所述的访客操作接口2访客使用对讲机1与设置在每个楼层中每个住户家内的业主使用对讲机4联通;还包括:设置在每个住户家内的业主确认模块3;所述的业主确认模块3与电梯控制板5相连;所述的电梯控制板5与轿厢内访客控制的按钮6相连;
所述的访客使用对讲机1与设置在每个楼层中每个住户家内的业主使用对讲机4联通为有线或者无线连接;
所述的业主确认模块3与电梯控制板5相连为有线或者无线连接。
由图2可见:业主确认模块3将信息传送至电梯控制板5,电梯控制板5得到信息后,知道有访客服务请求,驱使电梯去大厅响应,同时记录下业主楼层;轿厢内访客控制的按钮6将信息传送至电梯控制板5,电梯控制板5得到信息后,知道访客进入电梯,驱使电梯前往之前记录的业主楼层。
本发明采用无呼梯按钮的设计方案,访客利用对讲系统与业主进行通话,并且经过业主获得呼梯登记权利。
在大楼大厅电梯入口处,设置能与业主通话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访客选择需要到达的楼层和访客与业主进行双方通话的功能;同时,业主家中需安装与访客沟通确认的装置,该装置同样具有通话功能,并设有一个开关(业主确认模块),当业主确认访客可以搭乘电梯时,切入此开关(自恢复式),确认开关信号将会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至电梯控制系统,驱使电梯去大厅响应。访客进入电梯后,需要按下轿厢内的访客按钮,电梯会自动将访客送达目的楼层。
本发明共有两部分装置组成,即大楼底楼大厅入口处的呼叫装置A和业主家中的应答确认装置B。其中装置A由对讲机、访客操作接口组成,其供电电源可由电梯系统提供。装置B由对讲机、确认按钮开关组成,其供电电源由业主自己提供或电梯系统提供。该确认开关为自复位开关,确认开关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告知电梯对乘客作出相应。轿厢中预留有访客按钮,访客得到电梯服务需按下该按钮,此按钮在平时无访客期间处于无效状态。
访客如要获得呼梯功能,其实现流程如下:
a)访客进入大厅后,走向装置A,通过操作访客接口确认需抵达楼层,并等待业主回应。
b)业主收到呼叫提醒后,双方进行通话。
c)业主确认后,操作确认开关,电梯主控系统得到信号后会告知电梯前去服务。
d)电梯得到响应后,自动前往大厅,开门等待访客进入电梯。
e)访客进入电梯后,按下轿厢中的访客按钮,电梯根据之前已识别楼层登记,自动将访客送达目的楼层。
本发明中所有采用的模块在现有技术中都能够得到,本发明的实质是采用了现有技术的模块去实现无按钮呼梯的电梯访客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5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