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5187.8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桑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荣义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面积 人防 地下室 防水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现的,地下室所处的地质不同,功能不同,设计与施工不同,其漏水部位和形式多样。
地下室防水设计中多为刚性混凝土自防水一道,另外在地下室的外部加一至二道的柔性的由防水材料构成的防水设防。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统计,约有80%工程防水结果是成功的,而约20%工程的地下室局部出现漏水,给使用和堵漏带来困难。
另外,当遇到结构砼为大面积时,由于措施不当,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砼过骤烈的温度升降变化造成砼裂缝或地下室外围结构施工缝处理不当,在施工缝处产生穿水通道,很难一次性通过竣工验收,也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因此已知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确保刚性混凝土防水质量、防止渗漏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浇筑底板防水结构层,包含:
在素土层上设置C15细石混凝土垫层,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清理杂物,在所述砂浆找平层上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再设置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最后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和建筑面层。
b、砌筑外墙防水结构层,包含:
设置防水钢筋混凝土墙板,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清理杂物,在所述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再在沥青防水卷材外侧砌筑沥青保护板和加上回填土。
c、浇筑顶板防水结构层,包含:
设置防水钢筋混凝土顶板,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清理杂物,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再依次设置细石砼垫层,塑料夹层排水板系统,滤水层和种植土。
本发明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b和c中,水泥砂浆找平层6在转角部位均处理成直径≥50mm的圆弧形。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b和c中,水泥砂浆找平层6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酥松、起砂和起皮现象。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b和c中,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的厚度为4㎜。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b和c中,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的上部粘结预制的水泥砂浆块,砂浆块为100mm×100mm水泥块上带与结构混凝土浇注连接的铁丝,每平方米卷材上粘铺水泥砂浆块不少于9块。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b和c中,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设时在转角部位增加一层500mm宽的卷材附加层。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时在外墙根部位预留300~500mm宽卷材与外墙卷材进行搭接。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滤水层(10)的上层为100~150mm厚粗砂滤水层,其下层为100~150mm厚砾石滤水层,所述砾石滤水层下方设有土工布过滤层,所述的土工布的面积质量为300g/m,且其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300mm。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粗砂滤水层的砂的粒径为2~5mm,所述砾石滤水层的砾石的粒径为5~1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制作步骤设计合理、操作简单;
2、有效解决大面积地下室防水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民防工程底板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民防工程顶板及侧墙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室内地坪,2建筑面层,3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4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61:2.5水泥砂浆,7C15细石混凝土,8素土,9种植土,10滤水层,11塑料夹层排水板系统,12细石砼垫层,13防水钢筋混凝土顶板,14回填土,153厚沥青保护板,16防水钢筋混凝土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51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