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旋转式内燃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5377.X | 申请日: | 2010-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6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显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显茂 |
主分类号: | F02B53/02 | 分类号: | F02B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9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旋转 内燃 发动机 | ||
一、技术领域 机械--内燃机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燃机主要有普通的四冲程内燃发动机、汪克尔旋转活塞式内燃发动机、易理偶式内燃发动机(尚在研发)。
本发明与现有的各种内燃式发动机比较,具有原理和结构简单、能量输出连续、振动极小、密封性好、输出力矩大、维护容易、效率很高等特点。
例如:已有的普通四冲程发动机结构复杂、需要飞轮与曲轴连杆机构输出能量;能量输出时间只占整个周期的四分之一;振动较大(虽然现在采用多缸技术可以减小振动,但相应地使结构复杂、体积增大);修理维护困难(特别是多缸发动机的维护更难)。而本发明无需飞轮与曲轴连杆机构,结构较简单;能够连续输出能量;振动极小;很容易进行拆卸、更换等维护操作。
又如:已有的汪克尔旋转活塞式内燃机解决密封性问题是难点,维护也难,而且其输出力矩较小、效率较低,活塞的离心运动产生的振动较大。
已有的易理偶式发动机(正在研发中),其本质还是往复式运动,而且其能量输出的耦合机构复杂,密封性不佳也是问题。(因而至今也未能拿出实用的产品出来。)
总之,本发明与已有的内燃机相比较,具有原理和结构简单、能量输出连续、振动极小、密封性好、输出力矩大、维护容易、无需复杂的耦合机构而可以直接输出很大的转动力矩、效率很高等等特点。
三、发明内容:本人通过对已有的作往复式运动的内燃机(普通四冲程内燃机和易理偶式内燃机)和旋转式内燃机(汪克尔内燃机)的运行原理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找出它们工作的异同,总结了它们各自的工作特点,并对它们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扬弃,提出了多种改进的方案,并最终提出了“连续旋转式内燃发动机”的发明构想。
本发明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进:
1、整个转子及输出轴在非离心的前提下(汪克尔发动机中存在离心运动)作连续的旋转运动。这种构造废弃了普通四冲程内燃机的飞轮和曲轴连杆机构,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合理,避免了离心运动导致的振动,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浪费,提高了机械效率。
2、本发明扬弃了四冲程内燃机的优缺点,将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取消(采用专用的压缩机来得到高压气体),从而为转子的连续旋转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必要条件,使转子的连续旋转真正的成为了可能。
3、采用了闸阀结构对气缸进行M等分,再采用了对称N活塞的方式,实现了各分缸可以顺次连续做功的功能,达到了使转子平稳而且连续地转动的目的。
另外,对本发明的密封性能进行如下分析:
由于活塞经过闸阀时,活塞(闸阀)后面的分缸处于做功冲程末,即将排气,而活塞(闸阀)前面分缸的吸气冲程尚未开始,因此,此时无需考虑闸阀与活塞间的气密性问题。
在做功冲程中,缸体和活塞间的气密性可以通过在活塞上安装密封环而得到解决。在定子缸体上,采用仅在输出轴处开口的几乎全密封的结构及机油润滑,可以解决缸体和转子圆环间的气密性问题。
为了解决在做功冲程中,转子圆环与闸阀间的气密性问题,设置了一个“闸阀扣”装置,将闸阀紧扣在转子圆环上,而闸阀上也安装密封环,这样就解决了转子圆环与闸阀间的气密性问题。
对于本发明的电气系统、油路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方面,完全可以参照普通四冲程内燃机的方式来设计,并没有特殊的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N活塞M分缸的说明:(对称的N活塞和M分缸)
最简单的是1活塞1分缸(1闸阀)的结构。对性能要求不高且功率较小的发动机可以采用这种结构。(但如果压缩气体的压强不够大,则必须加装飞轮才能连续工作。)
1活塞2分缸的结构与1活塞1分缸的结构类似,但更有利于冷却。
N活塞N分缸结构的发动机,各分缸的工作状态完全同步。
N活塞N+1分缸结构的发动机,能够实现各分缸顺次连续工作,使转子的转动趋于平稳。
kN活塞k(N+1)分缸结构的发动机,除了能够实现顺次连续工作外,由于每一个时刻工作的k个分缸是关于中心轴对称的,因而能输出力偶矩,这就大大减小了摩擦,从而使转子的转动非常平稳。
当N>M时,N活塞M分缸结构的发动机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关于无极变速的说明:通过控制各分缸的气路和油路,可以非常容易实现无级变速的目的。
本发明适用于军舰、轮船、直升飞机、螺旋桨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等等各种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
四、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显茂,未经陈显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5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螺钉
- 下一篇:轮胎快速漏气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