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TG2基因制备放疗增敏药物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85885.8 申请日: 2010-12-13
公开(公告)号: CN102028957A 公开(公告)日: 2011-04-27
发明(设计)人: 樊赛军;胡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8/00 分类号: A61K48/00;A61P35/00
代理公司: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陶海锋
地址: 215123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btg2 基因 制备 放疗 药物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放疗增敏药物领域,具体涉及BTG2基因(B细胞迁移基因2)在制备放疗增敏药物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为100/10万。乳腺癌发病率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而且发病年龄表现为逐渐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妇女健康的疾病之一。乳腺癌治疗目前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病理和临床情况辅以放射治疗和化疗,随着保乳手术的进展,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70%~8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接受放疗。肿瘤对辐射不敏感或对辐射产生抗拒性,是放射治疗难以根治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病分子机制及细胞生长调控机理研究的深入,肿瘤基因治疗已取得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但针对单一环节的转基因治疗常常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Weichselbaum等于1994年提出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新思路,其原理是将辐射诱导型基因的调控序列与肿瘤杀伤基因相耦联,转染肿瘤细胞,对肿瘤实施局部照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通过射线与基因的双重作用杀伤肿瘤,以达到降低照射剂量、缓解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因此,将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相结合,事半功倍,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肿瘤基因联合放射治疗的有关机制主要有如下几种(参见:田玥,苏成海.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8 32(1)):①免疫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②抑癌基因与放射治疗的联合;③自杀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④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⑤特异性启动子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⑥辐射保护性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

现有技术中,关于BTG2基因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其抑制肿瘤方面的应用,例如:

1、张林等人将BTG2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BTG2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MKN45胃癌细胞,经G418压力筛选法筛出稳定表达的阳性克隆,经流式细胞仪、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和细胞迁徙等实验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每种检测实验均设立PC-BTG2稳定转染细胞组、PCDNA3.1稳定转染细胞组和空白MKN45细胞组,结果发现BTG2基因有较显著的抑制细胞生长增殖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减少分裂期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并具有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参见:张林、侯艳红、王孟薇、吴本俨、李楠.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 15(16));

2、马晓明、倪克樑等利用RT-PCR法研究31例人胰腺癌及同例癌旁组织BTG2mRNA的表达,利用免疫沉淀法检测其BTG2蛋白的表达,用pcDNA3.1-BTG2质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用MTT法测定质粒转染后sw1990/pcDNA3.1-BTG2细胞生长曲线;应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用流式细胞仪测定sw1990/pcDNA3.1-BTG2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发现BTG2基因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恶性行为有关;BTG2基因的过度表达可通过诱导凋亡而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生长(参见:马晓明、倪克樑.世界肿瘤杂志.20-24)。

然而BTG2基因在制备放疗增敏剂中的应用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BTG2基因的新应用,即BTG2基因在制备放疗增敏药物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BTG2基因在制备放疗增敏药物中的应用,具体的,脂质体介导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BTG2在制备放疗增敏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同时要求保护一种放疗增敏药物,所述放疗增敏药物的活性成分包括携带BTG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携带BTG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脂质体介导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BTG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脂质体介导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BTG2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敏感性的方法,放疗前将脂质体介导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BTG2导入肿瘤细胞,使BTG2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然后进行放疗。

上述技术方案中,真核表达质粒pcDNA3-BTG2的制备方法为现有技术,可以参见文献:张林、侯艳红、王孟薇、吴本俨、李楠.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6)。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肿瘤细胞包括但不限于乳腺癌肿瘤细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5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