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管井井盖异动监测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6475.5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童剑军;童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剑军;童建民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管井 井盖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城市管井井盖是否出现异动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个城市都建设有大量的地下设施工程,自然,城市中的各个角落也就分布有大量的用于对这些工程进行维护和检修的管井,管井井盖是否完好,不但关系到对地下设施的有效防护,更关系到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因此,如何对数量庞大的管井进行有效管护,保证管井井盖的完好,成为摆在市政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监测手段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城市管井井盖的状态进行不间断监测和自动报警的方法和系统,利用本发明,可及时发现管井井盖出现的异动,并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从而为井盖的及时更换、补充和维护提供技术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城市管井井盖异动监测方法具体为:在管井底部或井壁或井中物体上选取基准点,对井盖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监测,当被监测距离超出预定阈值时,向远程终端发出无线报警信号。
实现上述方法的一种城市管井井盖异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和远程终端,监测装置安装在管井井盖背面,对井盖与管井底部或井壁或井中物体上选取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监测,并在被监测距离超出预定阈值时,向远程终端发出无线报警信号。
进一步,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测距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测距模块,对井盖距所述基准点的距离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输送给控制模块;
无线传输模块,用于监测装置与远程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电源模块,用于给监测装置提供电源,该电源模块为电池或外接电源;
控制模块,控制监测装置的工作,对测距模块输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监测数据超出预设阈值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远程终端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所述测距模块为超声波测距模块、微波测距模块或激光测距模块。
进一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蜂窝通信技术模块,微波通讯模块或射频RFID无线通讯模块。
进一步,所述蜂窝通信技术模块包括GSM、GPRS、CDMA、TD、3G通信技术模块。
进一步,所述测距装置按0.5秒~10分钟的预设时间间隔间歇工作。
进一步,所述远程终端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包括对监测装置工作状态的查询和工作参数的设定。
进一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在所述控制模块需要与所述远程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时被启动工作。
本发明利用成熟的测距技术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解决了自动监测城市管井井盖异动并发出报警信号的技术问题,作为远程终端的管理系统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可以及时定位发生异动的井盖位置和性质,从而对其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在保护城市设施的同时,保证人员、财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监测系统工作原理图,其中,
(a)为井盖处于正常状态时的示意图,(b)为井盖出现异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因不论是被盗、破碎,还是因事故(如管井意外进水、井壁塌陷等)而使管井内选取的基准点发生变化,都会使井盖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出现变化,因此通过对井盖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管井井盖出现的异动,并通过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报警信号而使其得到及时更换、补充或修复。
如图1所示,本发明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和远程终端,监测装置用于对管井井盖与管井内选取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监测,并当监测数据超出设定的阈值时,向远程终端发出无线报警信号。监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测距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为整个监测装置的工作提供电能,测距模块用于采集其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数据,并将数据输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整个监测装置的工作,并对测距模块送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监测数据超出预定的阈值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远程终端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剑军;童建民,未经童剑军;童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64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