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输送粘性物料的双螺旋输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6792.7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8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粘性 物料 双螺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输送粘土(或其它粘性物料)的双螺旋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螺旋输送机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用来输送大宗散货物料,是现代化生产和物流运输常见的设备之一。
螺旋输送机利用其工作构件即螺旋的旋转运动,推动物料向前运动。与其它输送机相比较,结构简单紧凑,横截面尺寸小,噪音很低,操作方便,工作可靠,维修简便,制造成本低廉。
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分为单螺旋输送机和双螺旋输送机,应用最多的是单螺旋输送机,见附图1。所输送的物料,都是无粘性的颗粒或粉装物,如粮食、砂子、水泥、小块煤或石子等。当遇到粘性物料时,如粘土,它们会粘附在螺旋叶片上随之一起转动,螺旋叶片与物料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叶片对物料不会产生推动作用,无法进行输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输送粘土的螺旋机构,以满足建筑工程中一些特殊场合下的粘土输送要求,或其它粘性物料的输送要求。
本发明设计可输送粘性物料的双螺旋输送机构,包括料槽、进料口、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料槽的横截面为8字形,在料槽内放置有一根螺旋叶和一根螺旋柱,螺旋叶和螺旋柱的直径、螺距相同,螺旋的方向相反,螺旋柱上的螺旋槽宽大于螺旋叶的螺旋叶片厚度,螺旋叶的螺旋叶片嵌入螺旋柱上的螺旋槽内,构成一对啮合的双螺旋。本发明的优点是可输送粘性物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普通单螺旋输送机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螺旋柱(右旋)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螺旋叶(左旋)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螺旋柱和螺旋叶啮合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双螺旋输送机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双螺旋输送机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包括料槽1、进料口2、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料槽的横截面为8字形,在料槽内放置有一根螺旋叶4和一根螺旋槽柱5,螺旋叶和螺旋槽柱的直径、螺距相同,螺旋的方向相反,螺旋柱上的螺旋槽6宽大于螺旋叶的螺旋叶片7厚度,螺旋叶的螺旋叶片嵌入螺旋柱的螺旋槽内,构成一对啮合的双螺旋。
一个具体特例,螺旋柱右旋,螺旋叶左旋,工作时,螺旋柱和螺旋叶做反向同步转动,即右旋的螺旋柱逆时针旋转,左旋的螺旋叶顺时针旋转,由于转速相同,螺旋柱和螺旋叶在旋转过程中不会互相干涉,见附图5。
啮合后的双螺旋剖面见附图6,对于螺旋叶来说,其转轴和螺旋柱之间以及螺旋叶片和螺旋料槽之间仅有一个较小的间隙,这样,相邻两片螺旋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个圆缺形的密闭空腔。这样,当螺旋转动时,空腔就会在一端不断形成并沿着螺旋轴线方向做直线移动,然后在另一端消失。
粘性物料(如粘土)从进料口进入空腔后,会粘附在螺旋叶、料槽内壁及转轴上。粘附在料槽内壁上的粘土因螺旋叶与料槽内壁发生相对运动,会被推刮着沿料槽内壁运动;粘附在螺旋叶及转轴上的粘土,到达啮合区时,螺旋叶能进入啮合区,而粘土被螺旋柱挡住,在螺旋叶片上滑动,与叶片产生了相对运动,即在螺旋叶片表面产生滑动,并沿螺旋形轨迹移动。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进料口,由于料槽未封闭,空腔敞开,粘土进入,随着螺旋的转动,装有粘土的空腔逐渐进入全封闭的料槽,粘土被封闭在空腔内,不与螺旋叶片一起旋转,而在螺旋叶片的推力作用下被迫沿料槽移动。
采用此机构做成螺旋输送机,可以用来输送粘土等粘性物料,突破了目前螺旋输送机只能输送无粘性的颗粒或粉装物的局限。由于粘性物料是在封闭状态下输送的,因此螺旋输送机可水平或倾斜放置,也可垂直放置,不受角度的限制。由于输送空腔的容积大,可容纳大粒径的石块,有较好的通过性,也是本机构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6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