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线控制的无源电子锁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7185.2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爽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线 控制 无源 电子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二线控制的无源电子锁芯。
背景技术
现有锁具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机械锁类,二是电子锁类。
机械锁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仍然是锁具行业的主流品种。机械锁具采用的是机械锁芯,锁芯是控制的核心,由于无法进行身份认证和有效的信息管理,钥匙被盗配等非合法钥匙持有人打开锁具的事件经常发生。机械锁的缺点就是钥匙管理安全性低。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已大量用于锁具行业,诸如磁卡锁,指纹锁,遥控锁等种类繁多,目前的电子锁具大多是在传统机械锁具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控制部分,因此其制造工艺较之常规机械锁具要复杂得多,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目前的电子锁具大多采用有源设计,也就是需要给锁具提供工作电源,因锁具使用环境非常复杂,电源可靠性直接影响锁具的可靠性,所以有源锁具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锁具的。也有少量锁具开始采用无源设计,采用钥匙供电,但接口芯线多,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电子锁和传统机械锁具相比,技术和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线控制的无源电子锁芯,供电与通信仅采用两线进行控制,不仅能够满足锁芯供电的要求,同时锁和钥匙之间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二线控制的无源电子锁芯,包括智能钥匙和锁芯,锁芯工作电源来源于智能钥匙,锁芯和智能钥匙之间采用两线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由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连接的控制模块、二极管D1和储能电容器C1组成,微处理器的XIN、XOUT引脚通过二极管D1与控制模块连接,二极管D1通过储能电容器C1接地;微处理器的XIN、XOUT引脚并在一起与智能钥匙实现单工通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锁芯接口的设计和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二线控制的无源电子锁芯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微处理器:用于控制和信息处理。二极管D1作为模式控制元件,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特性,实现供电模式和通信模式的转换;供电模式下二极管D1为储能电容器C1提供通道,通信模式下二极管D1隔离储能电容器C1对通信过程的影响。储能电容器C1:通信模式下为锁芯提供电源;控制模块:在微处理器控制下执行开锁动作,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执行机构采用微型电机或微型电磁铁等。从二极管D1的正极和地线分别引出一根线作为供电与通信的接口。智能钥匙和锁芯之间具有供电模式和通信模式两种工作模式,两种工作模式交替进行工作。
工作过程:在智能钥匙插入锁芯后,首先进入供电模式,由智能钥匙给储能电容器C1进行充电, 根据锁芯通信模式所需能量大小来控制充电时间。当储能电容器C1存储的能量足以维持锁芯通信模式的全过程,智能钥匙和锁芯间转入通信模式下工作, 智能钥匙和锁芯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信息识别后,如锁芯确认需要进行开锁操作,智能钥匙和锁芯之间再次转入供电模式,锁芯通过控制模块驱动执行机构(电机或电磁铁等),完成开锁动作,执行开锁动作的能量来源于智能钥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爽,未经宋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7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水道、风道和返浆通道并可加长的组合式钻杆
- 下一篇:一种升降喷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