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取泡沫金属检测样品及面密度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7312.9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济群;谢红雨;龙文贵;董成国;陈红辉;廖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G01N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5004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取 泡沫 金属 检测 样品 密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沫金属生产中质量检测的方法,特别涉及抽取样品及相应面密度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泡沫金属生产中质量检测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且质量检测的水平高低就决定了产品是否符合出产要求,而质量检测的起始工作就是如何取得能代表整批产品的样品,取样的代表性、准确性就基本决定了质量检测成败的关键。而泡沫金属的面密度值是其首要指标,但目前生产中基本按照国标GB/T20251-2006所规定的面密度检测方法,只取产品表面任意一块样的检测结果代表整卷产品的面密度水平,这种以点代面的方法无法有效表征泡沫金属材料纵横向面密度的实际水平,并且检测精确度不高,给电池生产作业带来极大的质量不稳定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更具代表性、准确度更高的抽取样品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面密度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实现方案如下:
抽取泡沫金属检测样品的方法,如图1所示,首先沿产品纵向方向裁剪一块长度为300~500mm(即图中的L值),宽度与产品宽度一致的泡沫金属产品 大样;然后在这块大样上按下述方式取得九个直径(图中的 值)为30~40mm且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形泡沫金属检测样品:在宽度方向的正中,沿纵向(图中的L方向)各取三个,每相邻两个样品间距(图中所示的R1值)为100~200mm;然后在上述三个样品的对称的宽度方向的两边并沿着大样的纵向分别再各取三个样品,沿纵向的每相邻两个样品的间距与上述宽幅正中的每相邻两个样品间距相同,即三排样品互相平行,九个样品呈矩形分布,称之为“九宫格”取样。
为便于取样且更具代表性,所述位于两边的样品,其分别与泡沫金属大样的近边距为1~3mm,所谓近边距指的样品与其相近的那一边的距离,即图1中所示的R2和R3值。
检测泡沫金属面密度的方法如下:采用上述方法取得九个泡沫金属样品,称得样品的重量值,再以样品的重量值÷样品的面积所得到的数值作为面密度检测值,以九个样品的平均面密度值作为最后的检测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抽取样品的方法取样更科学,使其更具代表性,实验表明,所得的面密度检测值此检测值可以充分表征泡沫金属产品的纵横向的整体面密度实际水平,使检测值更合理、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取样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实施例1
采用下述方法抽取泡沫金属检测样品:
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沿产品纵向方向裁剪一块长度为450mm(即图中的L值),宽度与产品宽度一致的泡沫金属产品大样;然后在这块大样上按下述方式采用冲压工具冲压取得九个直径(图中的φ值)为35.7mm且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形泡沫金属检测样品:在宽度方向的正中,沿纵向(图中的L所指方向)各取三个样品,即图1中的B1、B2、B3三个样品,每相邻两个样品间距(图中所示的R1值)为200mm;然后在上述三个样品的对称的宽度方向的两边并沿着大样的纵向分别再各取三个样品,沿纵向的每相邻两个样品的间距与上述宽幅正中的每相邻两个样品间距相同,即图1中的位于B组样品上方的A1~A3三个样品和位于B组样品下方的C1~C3三个样品,并且沿纵向的每相邻两个样品间距(图中所示的R1值)为200mm,三组样品相互平行,九个样品呈矩形分布,称之为“九宫格”取样;A组的三个样品分别距大样的上边距即图中的R2值为2mm,相同地,C组的三个样品分别距大样的上边距即图中的R3值也为2mm。
实施例2
检测泡沫金属面密度的方法如下:采用如实施例1的方法取得九个泡沫金属样品,称得样品的重量值,再以样品的重量值÷样品的面积所得到的数值作为面密度检测值,以九个样品的平均面密度值作为最后的检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7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