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传统摄像头吸色并改变主题配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7670.X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8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蔡欣;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旗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G06F9/44;H04N5/23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传统 摄像头 改变 主题 配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移动终端上使用传统摄像头吸取外界颜色并切换界面主题配色方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终端可以快速便捷的根据外界颜色来变换移动终端的界面主题配色方案。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功能界面的设计也越来越新颖,但功能界面的主题颜色却比较单一。虽然手机主题的应用丰富了界面风格,但可供用户选择的主题非常有限,而且不同主题需要配套使用不同的资源图片,大大占用了终端存储空间。为了能够满足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本方法提供了一种不更换主题图片资源,快速的根据外界颜色变换主题方案配色的方法,不但节省了存储空间,更给终端用户带来无穷的视觉变化。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传统摄像头吸取外界颜色并切换界面主题配色方案的方法,使得带有摄像头模块的移动终端,能够快速便捷的根据外界颜色切换界面主题的配色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使用传统摄像头吸色并改变主题配色的方法,主要包括吸色方法和改变主题配色方法。所述的吸色方法,是通过终端自定义的某个操作(可以是进入某个菜单或者按住某个特定按键)进入拾取颜色模式后,打开摄像头开始自动取景,终端界面上显示经过晶格化特效处理的取景数据,供终端用户参考摄像头此时取景区域的大致颜色。当用户结束取景时,所述吸色方法开始对摄像头捕捉到的数据进行颜色分析和提取,进行摄像头吸色过程,该过程包括:
1、数据获得:根据摄像头实时取景内容,取得原始数据。
2、数据优化:在光线不佳时,摄像头采集数据中会产生较多的黄绿噪点,这些噪点直接影响到取色的准确性,因此首先必须对采集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尽可能的消除噪点对画面整体颜色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大部分手机摄像头成效效果较差,颜色偏暗,会使取出的颜色失真,对此需要对画面进行色阶调整。色阶调整的方法是,统计画面中各点R,G,B三个通道的分布,并扩展每个通道的色阶范围,目的是在不改变画面整体色调的前提下,提高画面的鲜艳度和明亮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摄像头拍摄内容颜色的失真。
3、数据采样分析:对优化后的画面数据进行取点采样,统计各点颜色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统计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考虑到用户通常会将取景区域置于画面中央,采样时会对各点统计值作空间加权,将每个点统计值乘以其距离屏幕中心的比例系数,越接近画面中心的点,其获得的权值越大,确保位于画面中心区域的内容在吸色时得到充分体现。
2)考虑到用户取色的目标通常都是视野范围中较鲜艳的色彩,采样时会对各点统计值作饱和度加权,饱和度亮度越大的点,其获得的权值越大,从而削弱阴影、噪点等因素对色彩鲜艳程度的影响,保证鲜艳的色彩能够被提取出来。
4、确定主题图片颜色:对统计数据作比较,选其中比例最大的颜色为主要色,作为新主题的背景色。再选取比例第二大的颜色,作为前景色。在选择前景色时,必须过滤掉与主要色颜色近似,色相近似的颜色,才能得到较准确的前景色。
5、计算主题文字颜色:参考提取出的背景色和前景色及其在画面中的比例,根据对比算法确定主题中正常文字的颜色和选中文字的颜色,使得文字和背景具有一定的对比度,确保界面美观,文字能够被终端使用者明确分辨。
一种使用传统摄像头吸色并改变主题配色的方法,所述的改变主题配色的原理是,将某个颜色由红(R),绿(G),蓝(B)格式表示,根据标准公式换算成色相(H),饱和度(S)与亮度(L)格式表示。色相(H),饱和度(S)与亮度(L)的表示方法类似于人类感觉颜色的方式,比RGB更能准确的感知颜色联系,并保持计算上的简单,是界面调色通常使用的表示方法,通过调整这三种属性,改变颜色的值,再将改变后的HSL转换到RGB值,用于LCD的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旗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旗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76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