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中绕组定子、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7980.1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2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曾根初昭;田岛将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4 | 分类号: | H02K1/14;H02K3/34;F04B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中 绕组 定子 密闭 压缩机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铁心、配置于该铁心的轴向两端的绝缘端板和配置于铁心的槽内的绝缘片构成的集中绕组定子,组装有具有该集中绕组定子的电动机的密闭型压缩机,以及组装有该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冷循环装置等的密闭型压缩机中组装的电动机包括集中绕组定子。该集中绕组定子具有从环状的芯部朝中心部形成有多个齿部的铁心,在该铁心的轴向两端配置有一对绝缘端板。在该绝缘端板上形成有将上述铁心的齿部的轴向端面覆盖的绝缘齿部。
另外,在铁心的多个齿部间形成有槽,在上述槽内配置有绝缘片。此外,在铁心上隔着绝缘端板及绝缘片卷绕有绕线。
在上述绝缘端板的绝缘齿部的连结与铁心相反一侧的端面和侧面的角部形成有曲面,沿该角部的曲面卷绕有绕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55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324880号公报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中绕组定子的绝缘片的端部从绝缘端板的绝缘齿部的上表面突出,因此,存在当卷绕绕线时绝缘片的端部大幅度变形,从而产生裂纹的不良情况。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集中绕组定子中,使绝缘端板的绝缘齿部的厚度变大,以使绝缘片的端部从绝缘端板的绝缘齿部的上表面不突出。
因此,存在绝缘片的端部与绝缘端板的绝缘齿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长,被卷绕的绕线的周长变长,效率变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在卷绕绕线时在绝缘片的端部不产生裂纹且能使被卷绕的绕线的周长不变长的集中绕组定子、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集中绕组定子包括:从环状的定子朝中心部形成有多个齿部的铁心;配置于该铁心的轴向两端,并具有将上述铁心的齿部的轴向端面覆盖的绝缘齿部的一对绝缘端板;配置于在上述铁心的多个齿部间形成的槽内的绝缘片;以及隔着上述绝缘端板及上述绝缘片卷绕于上述铁心的绕线,其特征是,上述绝缘端板的绝缘齿部中,连结与铁心相反一侧的端面和侧面的角部形成为曲面,且上述绝缘齿部的外周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内周侧的厚度大,上述绝缘片形成为该绝缘片的端部与上述绝缘齿部的内周侧的曲面重叠,而与外周侧的曲面不重叠的长度,上述绕线从上述绝缘齿部的外周侧开始卷绕。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特征是,将具有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集中绕组定子的电动机和被该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构部收纳于密闭壳体内。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是,包括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密闭型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及蒸发器。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在卷绕绕线时在绝缘片的端部不产生裂纹且能使被卷绕的绕线的周长不变长的集中绕组定子、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包括组装有集中绕组定子的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从铁心的齿部侧表示图1的集中绕组定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铁心的俯视图。
图4是将图1的集中绕组定子分解表示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绝缘端板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5的绝缘端板的绝缘齿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6中a-a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7中b-b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c-c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图8的铁心的齿部隔着绝缘齿部及绝缘片卷绕有绕线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图5中的A部的剖视图。
图12是将图5的B部、C部放大表示的图。
图13是表示图4的定子芯部、绝缘端板及绝缘片的长度关系的图。
(符号说明)
1制冷循环装置
2冷凝器
3膨胀装置
4蒸发器
10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
11密闭壳体
20旋转驱动部
21集中绕组定子
22铁心
22a 芯部
22b 齿部
22c 槽
23绝缘端板
23a 端板主体
23b 绝缘齿部
T 与铁心相反一侧的端面
S 侧面
R 曲面
24绝缘片(Insulation Sheet)
25绕线
30压缩机构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开利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开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7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环真空泵的消音系统加泄压阀结构
- 下一篇:气环真空泵的泵盖泵体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