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倒档齿轮热锻模底模的齿形及楣角盈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8592.5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1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陶立平;赵红军;申加圣;狄雷;石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齿轮 锻模 齿形 楣角盈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锻模结构,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倒档齿轮热锻模底模的齿形及楣角盈模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倒档齿轮是一种在低速、重载荷工况下运转的传动件,该齿轮属于直齿变形圆柱齿轮,其结构特征如图5和图6所示,齿轮两端为外凸圆台,齿两侧均为斜面并设有导向角,此种齿形用机械切削方法很难实现成形加工,通常采用模具热锻成形。按汽车倒档齿轮结构而定的热锻模底模设有两个模腔,上模腔朝下的齿尖凹入内端面中,上模腔体积比下模腔大。热锻时下模腔先于上模腔被坯料充填满,下模腔与充填的坯料形成过盈配合,使得上模腔中的空气排不出去,残留在上模腔中的空气被后续充填坯料进一步挤压至齿尖部,占据一定空间的压缩空气阻碍齿部成形,其结果造成上模腔齿尖充填不足,特别是齿尖的楣角亏缺,此缺陷是造成批量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在上模腔的齿尖部开设如图3或图4所示的出气孔C,为被压缩的空气提供排泄通道,此项改进有改善齿部成形的积极效果,也有其副作用,一是出气孔易被坯料溢入形成销结构,增加工件脱模难度,二是热锻用的润滑剂和氧化皮掉入其中而堵塞,出气孔失去应有的排气作用,清理出气孔必然增加辅助工时,增加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汽车倒档齿轮热锻模底模的齿形及楣角盈模结构,该结构中上模腔内端面与朝下的齿尖齐平,不形成容留空气的死角,做到残留空气排泄畅通。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汽车倒档齿轮热锻模底模的齿形及楣角盈模结构,它包括相套合的底模和模芯。所述底模设有以内端面为界的上模腔和下模腔,上模腔外壁为齿形。其改进之处在于:底模内端面的平面与齿尖齐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上模腔内端面的平面与齿尖齐平结构简单,易制造;
2、上模腔内端面的平面与齿尖齐平,没有容留空气的死角,热锻时坯料充模无障碍,使得齿部及楣角盈模容易;
3、上模腔与下模腔平滑过渡,热锻后工件脱模容易,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 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 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C为出气孔。
图5是汽车倒档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齿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汽车倒档齿轮热锻模底模的齿形及楣角盈模结构,它包括相套合的底模1和模芯2。底模1设有两个模腔,其内端面1.1之上的为上模腔,之下的为下模腔,上模腔外壁为齿形。如图2所示内端面1.1的平面与上模腔中朝下的齿尖齐平,该结构形成自然过渡,没有容留空气的死角,热锻时坯料充模无障碍,使得齿形及楣角盈模容易,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由于采用平滑过渡结构,热锻后工件脱模容易,节省辅助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5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安全锁装置
- 下一篇:列车运行振动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