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轨迹可调式磁电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8625.6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4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人成;胡伟;阎绍泽;季林红;程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37/34 | 分类号: | H01J3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轨迹 调式 磁电 | ||
1.一种复合轨迹可调式磁电管,包括主旋转驱动组件(100)、从旋转驱动 组件(200)和磁电管组件(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旋转驱动组件(100)安装在PVD设备的上盖上,起到支撑从旋转驱 动组件(200)和磁电管组件(300)且使其绕溅射靶轴心转动的作用;其具体结 构为:钢轮(103)的内齿与柔轮(107)的外齿啮合,柔轮(107)内装有波发 生器(113);所述钢轮(103)由螺钉固定在减速器外壳(105)上,所述柔轮(107) 通过柔轮定位销固定在中间内套(109)上,减速器外壳(105)经两个轴承与中 间内套(109)构成转动副,即减速器外壳(105)、波发生器(113)、钢轮(103)、 柔轮(107)、轴承、中间内套(109)、柔轮定位销和轴承端盖构成谐波减速器; 直流伺服电机(102)输出轴的下端与所述波发生器(113)的内孔利用顶丝固定, 作为旋转驱动的输入;中间内套(109)是主旋转驱动组件(100)的运动输出端, 其下端悬挂变偏心距组件;
所述从旋转驱动组件(200)安装在主旋转驱动组件(100)旋转运动的输出 端,起到支撑磁电管组件(300)和实现轨迹可调式复合运动的作用;其结构为: 下底板(206)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主旋转驱动组件(100)连接,下底板(206) 的中部设置内置编码器伺服电机(201),下底板(206)的另一端设置与内置编 码器伺服电机(201)输出端连接传动齿轮组,构成从旋转驱动组件(200)的输 出端;
所述磁电管组件(300)安装在从旋转驱动组件(200)的输出端,在溅射靶 表面形成磁场,以提高溅射靶材利用率和被溅射材料表面沉积薄膜的质量;其具 体结构为:内磁极(302)和外磁极(301)经螺钉固定在磁轭上,磁轭经螺栓固 定在从旋转组件(200)的磁电管基座上;
磁电管组件(300)随主旋转驱动组件(100)绕溅射靶轴心进行转动的同时, 又随从旋转组件(200)进行旋转运动,两个运动的叠加实现复合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轨迹可调式磁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伺服电机(102)输出轴的上端安装有检测电机位置的编码器(101),用于 对直流伺服电机进行反馈控制,使磁电管按照工艺需要的转速进行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6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