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基站和高铁组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8775.7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昊;蔡文涛;廖小涛;曾奇志;佟学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网 抑制 干扰 方法 基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基站和高铁组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列车即高铁列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在高铁列车中使用无线通信业务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对高速环境下通信服务的种类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铁无线通信网络一般采用分布式组网方式。在高铁小区覆盖下的用户具有用户位置集中,都在同一列高铁列车上向同一方向移动,而且移动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在高铁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小区间切换时,通常有大量用户同时位于小区边界,在较短的时间内密集地从同一个源小区切换到同一个目标小区。进行这种密集的突发式切换时,大量用户进行开环功控,将导致严重的上下行同频干扰问题。承载切换信令的伴随物理信道在同频干扰下信号接收成功率会大大降低,由于信令丢失而导致切换失败的比率大大增加。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进行小区频点规划来解决上述缺陷,即通过将高铁无线通信网络的相邻小区都配置成异频以抑制小区间切换时的同频干扰。但采用上述解决方式将大大降低频谱的使用效率。此外,由于频点资源有限,在实际使用中也无法实现相邻小区完全异频。因此现有技术不能有效抑制高铁无线通信网络小区间切换时的同频干扰,进而无法有效保障小区间切换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基站和高铁组网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包括:
基站将高铁组网下的两个相邻小区同频载波的伴随物理信道,对应配置在互不相同的物理时隙资源内;
所述基站对移动终端进行检测,若检测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两个相邻小区的小区边界切换带,则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调度处理,以保证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小区边界切换带时,停止使用邻小区同频载波的伴随物理信道所占用的物理时隙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得到一种基站,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将高铁组网下的两个相邻小区同频载波的伴随物理信道,对应配置在互不相同的物理时隙资源内;
检测模块,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检测;
调度模块,用于若通过所述检测模块检测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两个相邻小区的小区边界切换带,则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调度处理,以保证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小区边界切换带时,停止使用邻小区同频载波的所述伴随物理信道所占用的物理时隙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组网系统,包括本发明各实施提供的基站,以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基站和高铁组网系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组网配置、小区边界用户检测和基于用户位置的调度算法的结合,避免高铁组网下载波小区间切换时的上下行同频干扰,有效提升用户高铁组网小区间的切换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相邻小区同频载波的时隙配置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各实施例提出一种高铁组网下高速分组接入(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载波同频干扰规避技术,可以通过组网配置、小区边界用户检测和基于用户位置的高速媒体接入控制层(MAC-HS)调度算法的结合,避免高铁组网下HSPA/HSDPA载波小区间切换时的上下行同频干扰。
图1为本发明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实施例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基站将两个高铁组网下的相邻小区同频载波的伴随物理信道,对应配置在互不相同的物理时隙资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稳定性双管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母线排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