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反射膜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9161.0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罗培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旭成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C08L67/02;C08L23/12;C08J9/12;C08J9/10;C08K3/36;C08K3/30;C08K3/26;C08K5/0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反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反射膜。
(二)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是当今最普遍的显示技术,并且在未来的20-30年内,也将是显示的主流技术。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质,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必须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特别是背光源的亮度,直接影响到LCD表面的亮度。
液晶背光源体系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各类光学膜片组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液晶背光源体系的主要光学膜片有扩散膜、增亮膜和反射膜。反射膜的主要作用是将漏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高效率且无损耗地反射,从而可以降低光损耗,减少用电量,提供液晶显示面光饱和度。
如何提高反射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反射率,减少光损耗,从而使得从光源发出的光线能被最大程度利用,是现在液晶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反射膜其反射率尚待提高。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光学反射膜反光率尚待提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率进一步提高的光学反射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反射膜,包括光学膜片,所述的光学膜片内均布有微泡,所述的微泡呈球形,微泡的直径为5~10微米。
推荐所述的微泡的密度为30000~60000万个/cm3。
具体的:所述的光学膜片的材料为PET,PET材料内均匀混有有机发泡剂及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所述的有机发泡剂以球形的状态将所述的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包裹,在发泡条件下以所述的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为中心发泡并经过拉伸后形成所述的微泡。所述的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可为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硫酸钡或纳米碳酸钙;所述的有机发泡剂可为偶氮化合物或磺酰肼类化合物或亚硝基化合物。
或者:所述的光学膜片的材料为PP,PP材料内均匀混有微米级颗粒状无机成核剂,在加热过程中围绕所述的微米级颗粒状无机成核剂形成球晶颗粒,再通过拉伸在光学膜片内部的球晶颗粒和非晶体之间被拉开形成所述的微泡。所述的微米级颗粒状无机成核剂可为苯甲酸镉或水杨酸或铋草酸钛或三元乙丙橡胶。
或者:所述的光学膜片的材料为PET,PET材料内均匀混有液体二氧化碳,在加热过程中液体二氧化碳气化产生微孔再经过拉伸后形成所述的微泡。
微泡的大小:微泡的直径必须严格控制在5~10个微米,太小或者太大都会影响其作为反射单元的功用。微泡的形状必须是圆球型,这样才能使抵达微泡(反射单元)的光线达到最大程度的镜面反射,而透射进入微泡内部的光线同角度反射,而不在微泡内部循环反射而造成光损失。反射膜内部微泡的分布必须均匀,而不能部分密度高,部分密度低,因为反射膜是用于液晶显示上,其必须实现整个屏幕光线在各个位置都保持一致。薄膜内部微泡的数量也必须严格控制,原则上以微泡紧密排量但微泡之间不相互碰到为原则,通常控制在30000~60000万个/cm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每一个微泡可作为一个反射单元,高密度排布的反射单元对光线形成全反射,达到高效率且无损耗反射光线的目的。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残咋好哦图1,一种光学反射膜,包括光学膜片,所述的光学膜片内均布有微泡1,所述的微泡1呈球形,微泡1的直径为5~10微米。所述微泡1在该光学膜片内的密度为30000万个/cm3。微泡的密度控制在30000~60000万个/cm3是合适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学膜片的材料为PET,PET材料内均匀混有有机发泡剂及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所述的有机发泡剂以球形的状态将所述的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包裹,在发泡条件下以所述的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为中心发泡并经过拉伸后形成所述的微泡。其中纳米级颗粒状无机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也可以采用纳米硫酸钡或纳米碳酸钙灯无机填料;所述的有机发泡剂为偶氮化合物ADC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也可以采用磺酰肼类化合物(如对苯磺酰肼、4,4’-二磺酰肼二苯醚)或亚硝基化合物(如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即DPT发泡剂)。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旭成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旭成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9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发动机中排气再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大麻使用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