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9214.9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苏笮斌;叶跃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笮斌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2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刘晔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裂抗蚀 增塑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外加剂,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砂浆、净浆的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构筑物中,混凝土、砂浆、水泥净浆工程是整个构筑工程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能源等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并倡导坚持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现代建筑对耐久性能、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影响现代构筑物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是:处于不同自然环境的基础材料性能不能满足现代施工新技术的要求,使构筑物的形成存在很多的缺陷,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能差异显著,导致如施工水胶比大、泌水离析严重、新拌材料稳定性差、硬化构筑物密实性差、体积稳定性差、变形收缩率大、裂纹裂缝现象严重、胶凝材料抗腐蚀性能低、钢筋腐蚀严重,结构工程长期处于腐蚀介质侵蚀环境,如水、氧气、酸雨、硫酸盐、氯盐、镁盐、碳酸盐、有害气体等侵蚀、渗漏,使结构工程耐久性能及使用寿命显著降低、增大维修费用、造成工程事故,同时增加材料生产和施工的资源及能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已成为结构工程的一个癌症,并成为世界结构工程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构筑物的耐久性能治理办法是:在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中分别或同时加入多种外加剂,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来解决结构工程裂纹裂缝、渗漏、腐蚀、锈蚀、磨蚀、碳化、冻融破坏等耐久性问题,并通过施工新工艺(如:高扬程、泵送、滑模、预应力、早强、高强等)来实现现代工程的高性能化,但这些方法使用太复杂、繁锁、计量不准确,各种外加剂均由不同化学成分组成,因此将这些功能不同的外加剂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和物理反应,引发很多负面因素,导致结构工程和施工不能满足质量和技术要求。高速铁路、公路的桥隧工程长期性能和大跨度施工工艺技术质量必须使用高标号水泥胶料、优质骨料,实施高泵送滑模或预应力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材料中需加入高减水率的塑化剂、泵送剂、防腐剂、阻锈剂、防水剂、抗裂剂、气密剂、耐磨蚀剂、碱骨料活性抑制剂、抗冻剂、保水、增稠稳定剂、纤维等十多种产品满足其技术质量要求,这样不仅会使施工工艺繁琐,成本显著提高,并且由于多种外加剂直接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将其单纯的进行混合也会从整体上影响施工中防裂抗蚀的性能。另外施工完备后还需采用涂刷防水、防腐、耐火涂料或铺设防水板、防水卷材等耐久性防护材料,其材料费用很高,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难保障,还会导致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是问题提供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砂浆、净浆外加剂,既能保证满足现代结构工程高性能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和现代施工新工艺,又能降低其材料和施工成本,实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该组合物包含以下组分:
20-30%的减缩增塑剂、5-15%的酸和能产生酸的物质、1-6%的抗蚀剂、0.1-1%的催化剂、1-3%的中和剂、0.1-0.3%的憎水剂、5-40%的微膨胀剂、0.05-0.5%的引气剂、0.1-0.5%的保水剂、1-5%的密实剂和15-55%的载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进一步包含6-20%保塑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进一步包含0.5-1.5%的纤维。
所述的减缩增塑剂为分子量1000-2000、羟值20-50mgKOH/g、不饱和度0.3-0.8mmol/g的聚醚类,如选自二羟基聚氧乙烯醚、氧丙烯醚、烯丙基聚乙烯醚、聚乙二醇单甲醚、甲氧基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酯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减缩增塑剂在本发明的防裂抗蚀增塑剂组合物中的主要作用是超塑化和减缩剂功能,分散胶凝颗粒,增加胶凝颗粒电荷吸附能力,缩小毛细孔通道结构尺寸,并改变其孔隙结构,增塑功能,提高施工的工作性、稳定性,满足现代施工新工艺及防裂减缩抗蚀辅助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笮斌,未经苏笮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92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