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油对流速效一体化加热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9856.9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占锋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胡志萍 |
地址: | 710402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流 速效 一体化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电热油汀和对流式取暖器于一体的充油对流速效一体化加热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家用取暖器,以电热油汀居多,因为其具有使用安全、可移动、保温性能好等的优点而很受人们的青睐。油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体加热封闭空间内的油,热油的自然循环加热取暖器的外表面,然后热量通过外表面向外辐射,而达到外部空间温升的效果。但其缺陷是预热时间长,功耗大,取暖效果不明显。因此为了改善电热油汀所存在的缺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不断推出了一些改良的电热油汀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1425342Y所公开的一种“电热油汀”,以及公开号为CN101438105A所公开的“一种电热油汀取暖器”,它们主要是通过对散热片的改进,来增强散热效果,但仍未解决发热慢的问题。
因此针对目前电热油汀取暖器所存在的缺点,一些利用空气的对流来达到取暖目的对流式取暖器应运而生。如公开号为CN101310151所公开的“对流加热器”,公告号为CN2835883所公开的“空气对流式取暖器”。该类取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体加热腔体内的对流空气,热气透过气孔出来与外部的空气直接对流,而达到外部空间温升的效果。其克服了电热油汀发热慢的不足,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空间温升的效果。但其缺陷是保温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集电热油汀和对流式取暖器于一体的充油对流速效一体化加热体结构,使其在同一机子上同时具备电热油汀和对流式取暖器的性能,做到既保温,又发热快,进而提高取暖器的取暖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充油对流速效一体化加热体,包括多个散热片单元,每一散热片单元是由两片合在一起的散热片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体是由多个彼此平行布置的竖向的散热片单元连接构成,并且各散热片单元连接后形成至少一个具有通气孔的对流腔,和一个密闭的充油腔,并且对流腔与充油腔互不贯通;所述的对流腔和充油腔还各自设有可设置发热体的横向通道。
一个散热体上,可以只具有一个对流腔和一个充油腔,对流腔位于散热体的其中一头,且充油腔的区域大于对流腔。
由两片散热片复合形成的每一散热片单元具有两个侧壁、以及由两片散热片的对壁相连后而分隔成的互不相通的一空气对流腔体和一油循环腔体;所述的空气对流腔体和油循环腔体均具有横向通孔,并围绕各自横向通孔凸起成型有用于连接相邻散热片单元的连接壁;所述的多个散热片单元彼此连接后各单元上的空气对流腔体贯通而形成所述的对流腔和贯穿对流腔的横向通道,以及各单元上的油循环腔体贯通而形成所述的充油腔和贯穿充油腔的横向通道。
所述的空气对流腔体和其上的横向通孔是由散热片单元的两侧壁的外表面呈锥形体向外突出形成,并且由端壁形成连接壁,并于突出的外表面上分布有若干通气孔。
所述的贯穿充油腔的横向通道有两个,在至少一个通道中设置有加热体。
所述的油循环腔体上的横向通孔是由散热片单元两侧壁的外表面呈圆锥体向外突出形成,并且由端壁形成连接壁。
所述的散热片是由金属制作而成,并一体形成所述的散热片单元所具有的横向通孔及连接壁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同一散热体上一体设计有对流腔和充油腔,并通过各自设置加热体,而使取暖器同时具有了电热油汀和对流式取暖器的功能,兼具两者的优点,做到既保温,又发热快,进而提搞了取暖器的取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倒置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散热片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散热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占锋,未经王占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98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