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雄性不育系电力吹风杂交制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0772.7 | 申请日: | 201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金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雄性不育 电力 吹风 杂交 制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作物雄性不育系,利用塑料大棚设施、电力吹风机、传风管等设备相结合应用于杂交制种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电力吹风机吹风,风通过传风管小孔散发的微风吹散父本花粉并使花粉短时悬浮,达到授粉杂交制种的目的。
背景技术
自从育种家发现了农作物通过杂交,许多植物杂交一代具有较强优势以来,国内外育种已经普遍采用了这项技术。但是,在繁制杂交一代种子中遇上同一个难题,就是雌雄同花植物,要进行人工去雄后才能授粉杂交,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且还难以控制所生产的杂交种子纯度。为了解决这道难题,通过无数育种家的长期努力,在多种农作物上发明了雄性不育系两系配套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解决了人工去雄这道技术难关。目前,雄性不育系两系配套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已经在生产上普遍应用。依据农作物种类的不同,杂交制种授粉方法也所不同,可分为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采用露地自然风传授粉,如水稻杂交制种;第二种方法采用媒介传粉,如甘兰、花菜利用大棚纱网放入蜜蜂,通过蜜蜂采蜜过程传粉杂交制种;第三种方法人工传粉杂交,如辣椒杂交制种。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上述第二种、第三种农作物杂交传粉制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是:在雄性不育系两系配套和三系配套杂交制种过程中,围绕着节省人工劳动力,达到提高农作物杂交制种产量,降低农作物杂交制种生产成本这一目标开展研究的。
在大棚设施条件下,根据大棚的长短宽窄和各农作物所需要的行株距开畦,每畦栽三行,两边栽培母本,中间栽培一行父本。
在一个或数个制种大棚的一端安装一台或数台电动吹风机,并用一根传风主管连接多个大棚,主管一头连接吹风机,另一头最未端进行密封。
按每畦长度在父本行植株根基部土表安装一根小于主通风管的吹风分管,吹风分管正上面开无数小孔用于出风,传风分管并与主管连接,另头密封。待花开时节,使用电力吹风机将风吹进主管,风经过主管分散到每畦分管,分管利用管正上面开的小孔散发出微风,吹散父本花粉并使花粉短时悬浮,进行传粉杂交制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在于选用电力吹风机和传风用的管材及配套的风调阀、减压阀。电力吹风机和传风管的大小可根据制种面积的多少和分管的长短及风力大小要求选用;传风用的管材可根据使用年限的长短,选用塑料管、钢铁管、橡胶管等,以节约成本方便适用为好。风调阀、减压阀主起风力调节作用。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于选用吹风传粉所需风力、传风分管孔的大小、孔的方向。依据作物植株的高低调节风力,一般小孔吹出的风力应控制在1-2级之间,风速在0.5-3m之间。出风孔大小应依据所需风力和电动吹风机大小在实际应用中调节孔的大小,出风孔大小一般在0.3-1.5mm之间,孔应向上并行3-5排,正中1排,左右边各1-2排,孔距按需制定。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在于应用大棚设施进行辣椒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选用雄性不育系朝天生小辣椒材料E4A做母,恢复系朝天生小辣椒材料E3做父本。父本播种时间为上年11月20日,母本播种时间为上年12月5日,错时播种是为了花期相遇。大棚定植时间为2月20日。畦宽1.8m,每畦栽三行,中间一行父本,两边各一行母本,株距45cm,亩栽2400株,面积2亩。
吹风机选用动力为2000瓦/小时的电动轴流风机,传风主管选用直径为15cm塑料管,传风分管选用直径为8cm的塑料管,传风分管孔向上3排并行(孔径0.3-0.6mm)。塑料管散发的风力为1-2级,风速为0.5-2m,以父本树冠叶片微动为限。电动轴流风机与主管连接处安装风力减压阀一个,分管与主管连接处安装风调阀一个。
送风传粉时间在4月15日至5月10日,每天送风时间在上午10时10分至10时30分,每天下午送风传粉的时间在16时10分至16时30分。每天送风传粉两次,每次送风时间为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金,未经陈炳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0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