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阻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0837.8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施正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正香 |
主分类号: | F27B17/02 | 分类号: | F27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阻炉。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工矿企业的化验室,在化学分析、物理测定,以及金属、陶瓷的烧结和熔解中,大量采用电阻炉来加热、焙烧、烘干、热处理工件。但是,现在采用的电阻炉的只能使炉腔的温度基本实现均衡,不能精确控制炉腔各点的温度,不能满足对炉腔不同部分温度精确控制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阻炉,其能精确控制炉腔内不同部分的温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阻炉,包括内炉管,炉壳上部开设入料口,炉壳内设保温层,保温层内设隔热炉层,隔热衬层为耐火砖或其他耐火材料,炉壳内中心设有与炉壳等高的内炉管,内炉管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内炉管底部连接端头,内炉管外部环绕电阻丝,电阻丝嵌入凹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了不等间距的电阻丝分布,实现对内炉管内即炉腔不同位置点温度的精确控制,对被加热物品进行精确加热,也可使内炉管内控制区域的热梯度趋近于零,炉腔控制区域内的任意点间的温度差控制在±1℃的范围内,实现炉腔的精确均温。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阻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端头;2、炉壳;3、保温层;4、隔热炉层;5、电阻丝;6、内炉管;7、入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阻炉,包括内炉管6,炉壳2上部开设入料口7,炉壳2内设保温层3,保温层3内设隔热炉层4,隔热衬层4为耐火砖或其他耐火材料,炉壳2内中心设有与炉壳2等高的内炉管6,内炉管6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内炉管6底部连接端头1,内炉管外部环绕电阻丝5,电阻丝5嵌入凹槽内。
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螺旋环五圈为一组,每组组内螺旋环间的距离为1CM,而组间的距离为2CM,根据内炉管的长度不同可设2组以上的螺旋环状电阻丝。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螺旋环六圈为一组,每组组内螺旋环的距离为1CM,而组间的距离为2CM,根据内炉管的长度不同可设2组以上的螺旋环状电阻丝。
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螺旋环有四圈为一组、五圈为一组和六圈为一组三种分布方式。四圈为一组的螺旋环,组内螺旋环间的距离为2CM。五圈为一组的螺旋环,组内螺旋环间的距离为1CM。六圈为一组的螺旋环,组内螺旋环间的距离为1CM。而各组螺旋环间的距离为2CM,根据内炉管的长度不同可设2组以上的螺旋环状电阻丝。
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螺旋环间的距离从1CM开始逐步增大,每圈间距离增大量为0.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正香,未经施正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0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