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及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91235.4 申请日: 2010-12-16
公开(公告)号: CN102115350A 公开(公告)日: 2011-07-06
发明(设计)人: 韩增华;张介驰;张丕奇;刘佳宁;戴肖东;孔祥辉;马庆芳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A01G1/04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何强
地址: 15001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桦褐孔菌 深层 发酵 培养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深层发酵培养基及该微生物的深层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guus(Fr.)Pilat)是珍稀的药用真菌,早在16~17世纪以来,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国家就用野生桦褐孔菌防治各种疑难杂病。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的研究人员对桦褐孔菌正加大研究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民间利用野生桦褐孔菌子实体治疗多种疾病。桦褐孔菌在世界各地已引起广泛重视和关注。桦褐孔菌是一种药用真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桦褐孔菌的药效已被证明具有治疗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同时还可用来防治肝癌、艾滋病,具有抗衰老和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的作用,桦褐孔菌中胞外多糖更是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的重要活性物质,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桦褐孔菌的神奇功效,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必要去研究、开发。随着人类对菌类药物的重新认识,桦褐孔菌在全球范围内将会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野生桦褐孔菌价格昂贵,是灵芝的7~8倍,且子实体野生资源有限,日益枯竭,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栽培技术由于现阶段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栽培出实困难,产量低,且人工栽培子实体由于生长周期短,有效成分(特别是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积累不足,不能满足药用需求。采用周期短、条件可控、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液体发酵技术能够弥补桦褐孔菌野生资源匮乏的现状。现有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中多以桦木汁和麦麸汁配以营养物质制备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例如公开号为CN10136815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由于桦木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的干物质含量为1.31%、还原糖含量为0.43%、苏氨酸454.0%、谷氨酸8789.1mg/L、甘氨酸744.9mg/L、丙氨酸1895.6mg/L、缬氨酸934.1mg/L、异亮氨酸313.9mg/L、亮氨酸566.1mg/L、酪氨酸369.3mg/L、苯丙氨酸474.4mg/L、组氨酸2712.7mg/L、赖氨酸325.3mg/L,且微量元素也很丰富,对人体有益的钾、钠、钙、镁、铁、锰、锌等含量较高,而铜、铅等微量元素含量很低,所以,用桦木汁来培养桦褐孔菌效果较好,但是,桦木作为落叶乔木(或灌木)生长周期比草本植物长,而且过度砍伐桦木也会导致生态资源遭到破坏。2010年1月13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公开号为CN101622939)中用玉米糖化液、可溶性淀粉、酵母浸膏、蛋白胨、KH2PO4、MgSO4作为桦褐孔菌深层培养基,虽然用其他物质替代了桦木汁,但是与以桦木汁为主的深层培养基一样,都不能提高桦褐孔菌有效成分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桦褐孔菌深层发酵菌丝体收率低和深层发酵有效成分桦褐孔菌胞内多糖、胞外多糖产量低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及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方法。

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由0.1%~3.0%的羧甲基纤维素、0.1%~5.0%的葡萄糖、0.01%~2.0%的大豆粉、0.01%~2.0%的酵母膏、0.01%~1.0%的磷酸二氢钾、0.01%~1.0%的硫酸镁、0%~0.05‰的维生素B1和余量的水制成,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pH值为3~7。

用上述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的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按以下步骤实施:

一、配制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由0.1%~3.0%的羧甲基纤维素、0.1%~5.0%的葡萄糖、0.01%~2.0%的大豆粉、0.01%~2.0%的酵母膏、0.01%~1.0%的磷酸二氢钾、0.01%~1.0%的硫酸镁、0%~0.05‰的维生素B1和余量的水制成,并调节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pH值为3~7,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装样量为深层发酵罐容积的1/5~3/5;

二、接种桦褐孔菌:接种桦褐孔菌发酵种子液,接种量为2%~15%;

三、分两阶段深层发酵:第一阶段静止发酵,静止发酵时间为0.5~5天,静止发酵温度控制为23~34℃;第二阶段摇床发酵,摇床发酵时间为3~10天,摇床发酵温度控制为23~34℃,摇床转速为60~180r/min;即完成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12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