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设备及其控制装置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1763.X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董金泉;孙宝云;赵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Y40/00;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吕俊清 |
地址: | 1000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材料 自动化 合成 设备 及其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弧法合成碳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电弧法合成碳纳米材料的一种碳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设备及其控制装置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弧法合成碳纳米材料时,需经过加装碳棒、活化碳棒及放电合成等主要过程,主要的合成装置是合成炉。合成炉的阳极要不停地消耗碳棒,以产出碳纳米材料。
现有技术的合成装置,在进行碳纳米材料合成时,一般是在合成炉内先安装一根到十几根数目不等的碳棒,然后密封合成炉,抽真空后充惰性气体除去空气,再对合成炉内的每根碳棒依次进行活化。一根碳棒的活化时间一般为一小时,合成炉内安装几根碳棒就需要几个小时进行活化。碳棒活化目的是除去碳棒空隙中吸附的空气。在进行完上述的活化过程之后,需再将合成炉抽真空到1~2帕,再充入惰性气体到常压,这个过程要进行2~3次,用时2~3小时,之后再进行电弧放电合成碳纳米材料。
前述的碳棒活化所用的时间与放电合成所用的时间基本是相等的。安装的碳棒全部消耗完后,放电合成只能停止,打开合成炉重新安装碳棒,然后再密封换惰性气体活,活化碳棒后再抽真空充惰性气体2~3次,才能再继续电弧放电合成碳纳米材料。
因此,现有技术的碳纳米材料合成方法与碳纳米材料合成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1、效率低:首先碳棒活化与放电合成均在合成炉内进行,因此不能同时进行,碳棒必须先活化后放电,整个合成碳纳米材料的生产周期较长;其次在进行放电合成时电弧的温度有几千度,要用至少几个小时等合成炉内完全冷却到室温,才能打开合成炉重新安装碳棒,生产周期进一步延长。
2、成本高:合成炉抽真空需要消耗电力,反复的对合成炉进行抽真空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且惰性气体如氦气价格非常高,多填充一次就会增加不少的成本;并且,生产周期的延长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3、生产规模小:现有技术的合成装置一般一次合成碳纳米材料只有几百克,其生产规模只能达到实验室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能够达到工业化规模生产与能够实现精确控制的碳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设备,以解决现有电弧法合成碳纳米材料技术与设备所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及规模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碳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碳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设备,用于电弧法合成碳纳米材料,所述碳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设备包括分别用于加装碳棒、活化碳棒及放电合成的加装器、活化器和合成炉及用于控制所述加装器、活化器及合成炉的各部件及其工作过程的控制装置;所述加装器与所述活化器之间通过设有进料阀的进料通道相连接,所述活化器与所述合成炉之间通过具有出料阀的出料通道相连接;所述加装器,包括:容置空间,以同时容置多根所述碳棒;一级推进杆,通过所述进料通道向所述活化器逐一输送所述碳棒;所述活化器,具有:活化器抽真空阀;能够相对靠近的两电极,所述两电极通过其相对内侧的承载部将所述碳棒承载于两电极之间进行活化;二级推进杆,通过所述出料通道向所述合成炉逐一输送活化后的所述碳棒;所述合成炉,设置有:合成炉抽真空阀与进气阀;阴极,能够沿轴向往复移动;阳极管道,固定于所述合成炉,与所述进料通道连通,支撑所述碳棒一端以使伸出所述阳极管道的所述碳棒作为阳极与所述阴极接触进行放电合成;所述控制装置,在控制所述合成炉完成初始化后,控制所述加装器、活化器及合成炉不间断作业以连续合成所述碳纳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17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封装一MEMS装置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电弧的检测与抑制电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