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绝缘子用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1839.9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史鸿威;陈延辉;宋晓光;平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5;C08L83/06;C08K13/02;C08K3/36;C08K3/22;C08K5/14;C08K5/17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绝缘子 硅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绝缘子用硅橡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配方以重量份计如下:甲基乙烯基硅橡胶A 30~5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B 50~70,气相法白炭黑 25~50,氢氧化铝 100~130,硅烷偶联剂 1~6,紫外线吸收剂 0.2~2,氧化锌 2~6,三乙醇胺 0.5~3,硬脂酸 0.2~1,含氢硅油 0.5~2,乙烯基硅油 0.2~1,色母胶 0.5~2,羟基硅油 2~6,硫化剂 0.5~1;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A的分子量为50~55万,乙烯基含量为0.05~0.18%;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B的分子量为70-75万,乙烯基含量为0.05~0.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法白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50-300 m3/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氢硅油中氢含量为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羟基硅油中羟基含量为8~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过氧化二叔丁基、过苯甲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型号选自KH-560、KH-570、A151及A171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铝的平均粒度为2~3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基硅油为羟基封端的甲基乙烯基硅油,乙烯基含量在6-10%。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预混炼:
A:将配方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A和配方量30-70%的气相法白炭黑、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氧化锌、三乙醇胺、硬脂酸和羟基硅油混炼20-60分钟,再加入配方量30-70%的氢氧化铝和乙烯基硅油,继续混炼30-60分钟,室温静置12-24小时得到混炼胶A;
B:将配方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B和配方量余下的气相法白炭黑、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氧化锌、三乙醇胺、硬脂酸和羟基硅油混炼20-60分钟,再加入配方量余下的氢氧化铝和乙烯基硅油,继续混炼30-60分钟,室温静置12-24小时得到混炼胶B;
2)将步骤1)得到的混炼胶A和混炼胶B于120~200℃混炼30~60分钟,再真空混炼30~60分钟,室温静置不低于24小时得到硅橡胶混炼胶;
3)将步骤2)得到的混炼胶与配方量的含氢硅油、硫化剂及色母胶混炼,薄通出片,室温下静置不低于12小时;然后于150-250℃硫化2-8.5小时,得到硅橡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预混炼A胶和B胶中的气相法白炭黑和氢氧化铝均分为2-4次加入,加入量逐次递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炼为真空混炼,真空度不高于200Pa。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及步骤2)所述混炼中加入各种配方组分时温度为50-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硫化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150-175℃硫化5-20分钟,二阶段180-250℃硫化2-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18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