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用空调用三联型冷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2267.6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喻健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江南利玛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3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地址: | 21563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用空 调用 三联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只上空调机组用的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船用空调用三联型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制冷空调装置中的主要换热设备,其好坏直接影响制冷空调设备的综合性能,同时冷凝器也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承担着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的任务,也是制冷剂循环和冷却水循环进行热交换的部件。
现有冷凝器,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温压的饱和液体;有的冷凝器兼有储液功能;还有的兼有提高过冷度的功能。但空调机组使用冷凝器不能有效提高压缩机进口气体的过热度,开机运行时系统运行不是十分稳定;冷凝器液体出口温度偏高;由于冷凝器内没有设计过冷和过热管,如果需要提高压缩机的回气过热度,需要另外在系统中加一个回热器,系统设备增加,连接管道增多,体积庞大。
冷凝器壳程为制冷剂通道,管程为载冷剂通道,冷凝器出口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直接进入压缩机。传统的冷凝器不能有效提高压缩机进气过热度的问题,如果需要解决提高过热度的问题,需要另外设计一台回热器,这样空调机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耗材多,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船用空调用三联型冷凝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船用空调用三联型冷凝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特点是: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左端盖和右端盖,形成封闭式结构,壳体上部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高压气体入口,壳体底部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高压液体出口,冷凝换热管和过冷过热换热管均贯穿壳体的内腔,冷凝换热管和过冷过热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左端盖和右端盖上,其中,冷凝换热管的一端为冷却水入口,冷凝换热管的另一端为冷却水出口,过冷过热换热管的一端为低压气体入口,过冷过热换热管的另一端为低压气体出口;
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汽出口连接至冷凝器壳体上的高压气体入口,所述冷凝器壳体底部的高压液体出口连接至蒸发器的入口,蒸发器的出口连接至冷凝器过冷过热换热管的低压气体入口,冷凝器过冷过热换热管的低压气体出口连接至压缩机的进口。
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空调用三联型冷凝装置,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壳体上安装有安全阀。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洁,安装方便,有效提高压缩机进口的气体过热度及压缩机出口的过冷度,减少压缩比,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储液器和回热器,使成本降低,工艺简化,特别适用于船用空调机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工作应用示意图;
图2:冷凝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船用空调用三联型冷凝装置,包括压缩机1、蒸发器2和冷凝器3,如图2所示,冷凝器包括壳体32以及与壳体连接的左端盖31和右端盖34,形成封闭式结构,壳体上安装有安全阀,壳体上部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高压气体入口A,壳体底部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高压液体出口B,冷凝换热管33(管程走冷却水)和过冷过热换热管37(管程走制冷剂介质)均贯穿壳体的内腔,冷凝换热管33和过冷过热换热管37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左端盖31和右端盖34上,其中,冷凝换热管33的一端为冷却水入口C,冷凝换热管33的另一端为冷却水出口D,过冷过热换热管37的一端为低压气体入口E,过冷过热换热管37的另一端为低压气体出口F;拉杆35一端拧到左端盖31上,支撑板36与拉杆35焊接定位。压缩机1的制冷剂蒸汽出口连接至冷凝器壳体上高压气体入口A,冷凝器壳体上高压液体出口B连接至蒸发器2的入口,蒸发器2的出口连接至冷凝器过冷过热换热管的低压气体入口E,冷凝器过冷过热换热管的低压气体出口F连接至压缩机1的进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江南利玛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江南利玛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2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捆扎胶带
- 下一篇:制造用于金属压板、环形带或压花辊子的表面结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