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极式折入边装置的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2990.4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虹;龚月锋;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27 | 分类号: | D03D47/27;D03D47/4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极 式折入边 装置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弹簧进行回复的消极式折入边装置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无梭织机上,由于采用机外供纬的方式,因此每一纬织造完成后,都要用纬纱剪刀剪断纬纱,这样就会有一小段纱头露在布边外,这种布称之为毛边布。毛边布看上去少美观,缺乏观瞻效果,档次也不高,而用折入边装置就能加工出美观、高档的光边布。折入边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先用一个小夹子将纬纱夹住,再在距布边一定距离处将纬纱剪断,最后用钩子将纬纱头钩入布边开口中,织造住。这些夹子、剪刀、钩子的动作是由折入边装置机壳内的传动机构上的三根轴(压脚轴、剪刀轴、钩针轴)带动的,而三根轴的运动又是由凸轮组件控制的。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折入边装置的传动机构中,用于控制上述三根轴运动的凸轮组件多是积极式共轭凸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646167Y所公开的“折入边装置”中的压脚轴共轭凸轮、剪刀轴共轭凸轮、钩针轴共轭凸轮,这三枚共轭凸轮均是由两个凸轮片构成,并通过与两个凸轮片相配合的一对滚轮来共同控制一根轴的运动规律,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对共轭凸轮的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也大;其次,共轭凸轮旋转时的转动惯量大;再,整个凸轮组件占据的空间大,而折入边装置的机壳内空间非常紧张,不便于安装和维修。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加以改进性探索与尝试,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的检索,然而在已公开的文献中未见诸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转平稳、体积小、能节省安装空间而便于维护的消极式折入边装置的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消极式折入边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述的折入边装置包括机壳和用于盖封所述机壳的机盖,所述折入边装置的传动机构包括凸轮轴、压脚轴凸轮、剪刀轴凸轮、钩针轴凸轮、压脚轴、剪刀轴、钩针轴、第一导向杆、第一滚轮座、第一滚轮、第一弹簧、第二导向杆、第二滚轮座、第二滚轮、第二弹簧、第三导向杆、第三滚轮座、第三滚轮和第三弹簧,所述的凸轮轴转动地安装在机壳上,所述的压脚轴凸轮、剪刀轴凸轮、钩针轴凸轮分别固定在凸轮轴上,所述的压脚轴、剪刀轴、钩针轴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机壳上且均能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导向杆固定在机壳上,所述的第一滚轮座的一端活动地套设在第一导向杆上,第一滚轮座的另一端与压脚轴相固定,所述的第一滚轮枢轴连接在第一滚轮座上且与压脚轴凸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杆上,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机壳的内壁相接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滚轮座相接触,所述的第二导向杆固定在机壳上,所述的第二滚轮座的一端活动地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第二滚轮座的另一端与剪刀轴相固定,所述的第二滚轮枢轴连接在第二滚轮座上且与剪刀轴凸轮相对应,所述的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机壳的内壁相接触,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滚轮座相接触,所述的第三导向杆固定在机壳上,所述的第三滚轮座的一端活动地套设在第三导向杆上,第三滚轮座的另一端与钩针轴相固定,所述的第三滚轮枢轴连接在第三滚轮座上且与钩针轴凸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滚轮座上,第三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机壳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为压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弹簧为拉簧。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弹簧的另一端间接地连接在机壳上是指在所述机壳的内壁上还增设有一弹簧座,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弹簧座上。
本发明由于将已有技术中的用于控制三根轴运动的三枚共轭凸轮由三个单片的凸轮和三根弹簧来替代,通过三个单片凸轮来控制三根轴的轴向移动,而通过三根弹簧可使三个滚轮分别紧靠在各自的凸轮上,按凸轮外轮廓轮沿的轨迹运动。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价格低廉;第二、体积小,节省安装空间,便于维护;第三、弹簧力使滚轮始终紧贴凸轮,消除了已有技术中共轭凸轮的固有间隙所造成的冲击震,从而确保了整个折入边装置的运转更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构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未经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29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张横幅定量稀释水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