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熔点、少浮渣的热浸镀助镀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4155.4 | 申请日: | 201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奕;赵晓军;王胜民;刘丽;彭增华;罗中保;刘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02 | 分类号: | C23C2/02;C23C2/0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点 浮渣 热浸镀助镀剂 | ||
1.一种低熔点、少浮渣的热浸镀助镀剂,其特征在于每升助镀剂中含有下列组分:
氯化锌 80~140 g/L
氯化钠 10~30 g/L
氟化钠 5~15 g/L
磷酸二氢盐 20~80 g/L
表面活性剂 0.2~3 g/L
余量为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浸镀助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二氢盐为磷酸二氢锌、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者二种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浸镀助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氟化钠、磷酸二氢钠的加入量为:钠离子在助镀剂中的离子浓度为10~32 g/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浸镀助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全氟辛基磺酰季碘化物、N-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浸镀助镀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过常规除油、除锈处理的被镀金属件浸入温度为40℃~60℃的助镀剂中处理1~2分钟,之后取出,按常规在40℃~120℃温度下干燥或烘干,使其表面附着一层均匀的助镀剂膜,之后再按常规浸入熔融锌或锌铝合金液中进行热浸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1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