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负载纳米Ag的蜂窝结构SnO2催化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4718.X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9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龙;曹建春;陈敬超;于杰;沈黎;熊大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66 | 分类号: | B01J23/66;B01J35/0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负载 纳米 ag 蜂窝 结构 sno sub 催化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纳米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纳米贵金属因其具有独特的光电子、化学特性,作为催化剂、医学材料、电磁功能材料、吸波材料、传感器元器件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等,已在冶金、化工、轻工、电子、国防、核技术、航空航天等研究领域呈现出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为了节约贵金属的消耗量、降低材料/产品成本,常常将贵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到一定的载体上/固体表面,包括金属的真空沉积、惰性气体蒸发、扩散控制团聚、化学和电化学沉积等。现已发展到将Ag、Pt、Au纳米晶体分散到沸石、TiO2、Al2O3、SiO2、石墨、碳纳米管等表面。在这个应用方向上,现有的材料制备技术(物理、化学法等)在有效地固定贵金属纳米颗粒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材料在应用中不足以保持高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是贵金属纳米颗粒使用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果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与载体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冶金结合,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受纳米颗粒巨大表面能的影响而发生团聚,进而对纳米材料性质的发挥带来负面影响。本发明主要就是为解决纳米贵金属与载体有效结合的问题而提出的,本技术较好的结合了过饱和金属合金的加工性能和贵金属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沉淀析出形成纳米相及基体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的方法,将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载体制备合二为一,体现出了材料制备技术“高效、低成本、短流程、环境友好、高性能”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发明一种结合超饱和金属合金材料加工和基体金属原位氧化、贵金属第二相析出原理,先将超饱和金属合金材料加工成蜂窝结构,然后通过在一定氧化气氛条件下对加工成蜂窝结构的合金进行热处理和原位氧化处理,最终制备出均匀分布有纳米贵金属Ag的蜂窝结构SnO2催化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
制备负载纳米Ag的蜂窝结构SnO2催化剂的方法含有以下工艺步骤:
1)将纯度>99.95%的金属锡和纯度>99.95%的银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1%、2%、和3%的银,余量为锡进行原料配置;
2)合金熔炼:
将配置好的含1%、2%或3%的银和余量锡放入真空度<10-3Pa的真空熔炼炉中,在熔炼温度分别为240℃、230℃或220℃进行熔炼后浇铸成锭坯;
3)合金锭坯加工及热处理工艺:
A)将合金锭坯在常温条件下轧制成<1mm的板带,然后加工成蜂窝结构,
B)将获得的蜂窝结构锡银合金放入热处理炉中,分别在180℃、200℃和220℃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并在热处理过程中通入氧气流量5~15L/min的氧气进行合金的原位氧化处理。
步骤2)中待原料完全熔化后,通过电磁搅拌1分钟后浇注成锭坯。
所述氧气流量为10L/min。
所述氧气流量为5L/min。
一种制备负载纳米Ag的蜂窝结构SnO2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1%Ag,Sn余量的原料放入真空熔炼炉中,在240℃温度条件下进行熔炼,待原料完全熔化并通过电磁搅拌1分钟后浇注成锭坯;然后将合金锭坯在常温条件下轧制成<1mm的板坯后加工成蜂窝结构;最后将该蜂窝结构放入热处理炉中,在180℃,氧气流量为15L/min的气氛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和原位氧化反应;最终获得负载纳米Ag的蜂窝结构SnO2催化剂。
一种制备负载纳米Ag的蜂窝结构SnO2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Ag,Sn余量的原料放入真空熔炼炉中,在230℃温度条件下进行熔炼,待原料完全熔化并通过电磁搅拌1分钟后浇注成锭坯;然后将合金锭坯在常温条件下轧制成<1mm的板带后加工成蜂窝结构;最后将该蜂窝结构放入热处理炉中,在200℃,氧气流量为10L/min的气氛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和原位氧化反应;最终获得负载纳米Ag的蜂窝结构SnO2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7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