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子飞边切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5343.9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进;刘铁桥;秦国富;张斌;张达武;纪福俊;何发亮;管永辉;阮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祥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9/00 | 分类号: | H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绍增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子 切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子,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子的飞边切除系统。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用于支持带电导体并使其绝缘的电器元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很广。复合绝缘子是由有机硅橡胶材料复合制成高电压绝缘子。其由于具有良好的憎水性、抗老化性、耐漏电起痕性和耐电蚀损性,以及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能、防震和防脆断性能好,重量轻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母线和各种电气设备的外部带电导体。
复合绝缘子的伞裙以及护套通过模具整体注射成型,在伞裙和护套的合模缝处存在飞边,需要将其切除。传统的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飞边通过人工手工切除。其缺点是: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切除飞边时易损伤伞裙或护套表面,大大影响绝缘子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绝缘子的飞边切除系统,可自动切除绝缘子合模缝飞边,切除效率高,且不会损伤伞裙和护套表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绝缘子飞边切除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活动上模和一固定下模,所述上、下模的内腔合模后构成一个可嵌合绝缘子的型腔,所述上模的下端面设有沿合模处型腔轮廓线设置的刀口;所述上模的合模方向在垂直平面上倾斜于绝缘子轴线,所述合模方向与绝缘子轴线形成的锐角c大于绝缘子轴线与伞裙上表面形成的锐角a并小于绝缘子轴线与伞裙下表面形成的锐角b。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进行绝缘子飞边切除时,模具处于开模状态,将绝缘子置于下模内,绝缘子的合模缝飞边位于下模的上端面上,上模沿合模方向向下模移动合模,合模方向与绝缘子轴线的锐角c大于绝缘子轴线与伞裙上表面形成的锐角a并小于绝缘子轴线与伞裙下表面形成的锐角b,避免上模在移动的过程中刀口划伤伞裙表面。合模时,上模通过两次移动实现合模,首先上模沿合模方向向下模移动,确定绝缘子的大小伞裙边缘均伸入上模的空腔内,防止伞裙未进入上模内造成损伤,再进行二次移动合模,通过上模的刀口与下模配合将绝缘子飞边切除,切除效率高,且不会损伤伞裙和护套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绝缘子飞边切除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模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合模方向与绝缘子轴线形成的夹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模1和下模2,上模1为活动模,下模2为固定模,两者的内腔合模后构成一个可嵌合绝缘子的型腔,在上模1的下端面设有沿合模处型腔轮廓线设置的刀口4。上模1的合模方向在垂直平面上倾斜于绝缘子3轴线,如图3所示,合模方向与绝缘子3轴线的锐角c大于绝缘子3轴线与伞裙上表面形成的锐角a并小于绝缘子3轴线与伞裙下表面形成的锐角b,可避免上模1在移动的过程中刀口划伤绝缘子伞裙表面。
使用时,模具处于开模状态,将绝缘子置于下模2内,绝缘子3的合模缝飞边位于下模2的上端面上,上模1沿合模方向向下模2移动进行两步合模:首先上模1沿合模方向向下模2移动,确定绝缘子的大小伞裙边缘均伸入上模1的空腔内,再进行二次移动合模,通过上模1的刀口与下模2配合将绝缘子飞边切除,切除效率高,且不会损伤伞裙和护套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祥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祥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5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