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嵌入焊接型电解阴极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5668.7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黄琳娜;徐乌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琳娜;徐乌玉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C25C1/10;C25C1/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李由 |
地址: | 425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 焊接 电解 阴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解设备,特别是涉及用于电解金属锰及电解铜的嵌入焊接型电解阴极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解阴极板是由不锈钢板作阴极,外接电源的导电铜排夹住不锈钢阴极板身,在不锈钢阴极板、铜排和不锈钢提手上冲压螺栓孔,然后用螺栓紧固连接。这种电解阴极板加工制作简易,在强腐蚀的工作环境中不耐腐蚀,导电性能随腐蚀的情况加重而减弱,电解物产量也逐渐降低,同时维护工作繁重,使用寿命短。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605183公开了一种“环保节能型电解锰用阴极”,对传统阴极板进行了改进。该阴极板为增强导电能力,防止导电铜棒受腐蚀,将导电铜棒压装在不锈钢方管内,然后不锈钢阴极板与不锈钢方管焊接,同时对不锈钢方管外露导电铜棒一端的开口采用涂胶密封处理。该技术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由于铜棒和不锈钢方管表面都会产生氧化物,两种材料在挤压后被一定量的氧化层隔离,两种材料不能很好地结合,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接,导电效果达不到很高的要求;二是对不锈钢方管外露导电铜棒一端的开口采用涂胶密封处理,由于电解阴极板是在硫酸、氨水、高温烘烤、锤击剥离等较恶劣环境中使用,因此涂胶处理的方法难以防止对铜棒的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的嵌入焊接型电解阴极板,使导电铜棒与阴极板身结合更紧密,同时防腐蚀效果更好。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嵌入焊接型电解阴极板,由不锈钢阴极板身、铜方棒、不锈钢方管、提手组成,其特征在于:铜方棒面向不锈钢阴极板一侧的中心线上开有一道铜槽,不锈钢阴极板嵌入铜槽内,铜方棒与不锈钢阴极板之间严密焊接;在不锈钢方管面向不锈钢阴极板一侧的中心线上开有一道缝槽,焊有铜方棒的不锈钢阴极板嵌入不锈钢方管缝槽内,不锈钢方管与不锈钢阴极板之间严密焊接。
进一步,采用金属材料焊接封堵不锈钢方管所有开口处。
本发明的进步效果:由于导电铜棒上开一道铜槽,嵌入不锈钢阴极板,通过密闭焊接,使之完全结合,可达到导电电阻最小、防腐效果最好;将不锈钢阴极板嵌入不锈钢方管的缝槽中焊接,大大提高了不锈钢阴极板与不锈钢方管的连接强度,同时保护了铜方棒与不锈钢阴极板的焊接部位不受锤击剥离和腐蚀性物料的影响;采用金属材料焊接封堵不锈钢方管开口处,确保腐蚀性物料不能渗入不锈钢方管内,达到导电铜棒不受腐蚀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第一,节约电能效果显著。在保持原有导电截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嵌入焊接,导电电阻最低,电流通过大,电解阴极板在电解时升温很小,可节约用电。第二,既环保又经济。由于有效密封开口部位,不会出现导电铜棒被腐蚀的现象,同时有效减少铜材的消耗。第三,提高单板产量。由于电流充足,无腐蚀现象存在,电解阴极板产量相对提高。第四,免维护、长寿命、低成本。由于选用加厚不锈钢材料焊接和对导电铜棒的有效防腐,电解阴极板不需维修,使用寿命比传统电解阴极板延长一倍,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2分别为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侧视图;
图3为图2中I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中:1-提手;2-不锈钢方管;3-铜方棒;4-不锈钢阴极板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发明的内容。
如图所示,采用嵌入焊接方式将导电铜方棒(3)与不锈钢阴极板身(4)、不锈钢方管(2)焊为一体,并对开口部位采用焊接封堵。不锈钢方管(2)上方焊有提手(1)。
导电铜方棒(3)面向不锈钢阴极板身(4)一侧的中心线上开有一道铜槽,将不锈钢阴极板身(4)嵌入铜槽内,采用焊接方式将导电铜方棒(3)与不锈钢阴极板身(4)焊接严密牢固;不锈钢方管(2)面向不锈钢阴极板身(4)一侧的中心线上开有一道缝槽,使焊有导电铜方棒(3)的不锈钢阴极板身(4)可以从不锈钢方管(2)一端挤压嵌入到位,然后将不锈钢方管(2)与不锈钢阴极板身(4)焊接严密牢固。
铜方棒(3)的一端连接电源,采用金属材料焊接封堵不锈钢方管的开口处,以确保腐蚀性物料不能渗入不锈钢方管内,达到导电铜棒不受腐蚀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琳娜;徐乌玉,未经黄琳娜;徐乌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5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爆震管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