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移动床分离三成份混合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5996.7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在;洪哲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守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5/08 | 分类号: | B01D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张俊阁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移动 分离 成份 混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拟移动床分离三成份混合物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分离该三成份混合物中对吸附剂的中吸附力或弱吸附力成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模拟移动床分离混合物中的成份,操作者必须选择适合用以分离欲分离物的固体吸附剂(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及冲涤剂(移动相,Mobile Phase)。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模拟移动床是具有四区域的模拟移动床,该四区域分别为α、β、γ及δ区域,且由该冲涤剂于该模拟移动床中流动,而该固体吸附剂则相对于该冲涤剂呈现一相反方向的流动。利用该现有模拟移动床分离混合物中的强吸附力成份A时,该冲涤剂预于该模拟移动床依照α、β、γ及δ区域的顺序流动,由于该成份A对该固体吸附剂的强吸附力,则该成份A随该固体吸附剂流向β区域,其余成份(包含弱吸附性成份B)及冲涤剂则流向γ区域,且由该γ区域的一弱吸附出料处Oγ流出,其余冲涤剂则由δ区域流出,并流至α区域的前端,再进入串联的管柱以回收使用,并将滞留于α及β区域的成份A冲涤,从该α区域的一强吸附出料处Oα流出,其中,前述模拟移动床的冲涤剂与固体吸附剂之间具有一相对流动的模式是利用管线配置与转换阀的切换时间,模拟该固体吸附剂的反向流动。
请参照图2a及2b所示,该模拟移动床包含有四区段S91、S92、S93及S94的管柱组依序连接,各区段S设有至少一管柱,各区段S的管柱数量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置,每一管柱之间都设置有可控制开与关的进料口I与出料口O。
该四区段S的管柱皆充填有一固体吸附剂是对欲分离物(成份A)具有强吸附性,对欲分离物(成份B)具有弱吸附性,而该冲涤剂是经由进料口或另设置的输液口进入该模拟移动床中将不被固体吸附剂所吸附的其他成份带离,且该固体吸附剂与该冲涤剂的流向相反,借此达到分离出成份A与成份B的效果。
现有以模拟移动床分离双成份的技术是借助改变混合物进入现有模拟移动床的进料位置,使该固体吸附剂模拟具有往相对方向移动的状态,更详言之,当混合物进入该模拟移动床的改变方向为正向时,该固体吸附剂便具有相对负向的移动。
请参照图1及第1表所示的出料处或进料处与该模拟移动床的区域相对关系,并配合对应第2a及2b图的管线配置及出料口或进料口开关示意图。由于该混合物是随不同时间而改变其进入该模拟移动床的位置,在此定义现有四区段模拟移动床具有四区域,分别为α、β、γ及δ区域,定义一第一时间t1时,该第一区段S91的管柱组为α区域,且该α区域的末端设有一强吸附出料处Oα、该第二区段S92的管柱组为β区域、该第三区段S93的管柱组为γ区域,且该γ区域的前端设有一混合物进料处Iγ及一弱吸附出料处Oγ,以及该第四区段S94的管柱组为δ区域,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切换为第二时间t2,则该α、β、γ及δ区域将移动至下一区段,直到切换至第四时间t4后,再循环回到第一时间t1的模式,该欲萃物的出料口位置是需对照第1表所示的各区段出料口O。
第1表:出料处或进料处与该模拟移动床的区域相对关系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2a,当冲涤剂由第一区段S91的进料口I91进入该串联的管柱组时,该混合物则由第三区段S93的进料口I93进入该串联的管柱组,同时则从第二区段S92的出料口O92输出具有强吸附性成份的萃出液,以及第四区段S94的出料口O94输出具有弱吸附性成份的萃余液。请再参照图2b,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切换为第二时间T2),将该混合物进料处Iγ、该强吸附出料处Oα及该弱吸附出料处Oγ同时移至下一区段S,经过一段时间后(切换为第三时间T3)再切换至下一区段S,如此依序不断切换该混合物进料处Iγ、该强吸附出料处Oα及该弱吸附出料处Oγ的位置,则可以模拟固体吸附剂往出入口切换顺序的反方向流动的行为。由于冲涤剂与分离物连续不断地进料,而固体吸附剂又被模拟成逆向流动,所以固体吸附剂与冲涤剂的接触类似互相逆向而流。
然而,图1所示的模拟移动床仅能对双成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欲分离混合物中的三成份A、B及C时,则必须利用如图3所示的二组模拟移动床才能达成三成份A、B、C的分离,其中,该三成份对该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力依序由强到弱为成份A(强吸附力)、成份B(中吸附力)及成份C(弱吸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守大学,未经义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5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