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1-硝基蒽醌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6873.5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侯春燕;郑冬松;王公应;马素琴;辛阳;贾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05/47 | 分类号: | C07C205/47;C07C201/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31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度 硝基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蒽醌染料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1-硝基蒽醌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α-取代基团的蒽醌类中间体可分为三类:(1)1-位单取代;(2)1,5-(1,8-)位二取代;(3)1,4-位二取代。α-取代基团的蒽醌类中间体产量占蒽醌类染料中间体总产量的95%以上,而前两类中间体又几乎占α-取代基团蒽醌类中间体产量的80%。所以,1-位单取代和1,5-(1,8-)位二取代基团的蒽醌类中间体(其主要产品有:1-硝基蒽醌、1-氨基蒽醌、1,5-(1,8-)二硝基蒽醌等)的合成研究尤为重要。
蒽醌类染料具有优越的应用性能和使用安全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传统的蒽醌磺化工艺因为汞污染逐渐被淘汰,1-氨基蒽醌已成为最重要的蒽醌类染料中间体之一。
1-硝基蒽醌是重要的染料中间体,又是合成1-氨基蒽醌的重要原料。制备1-硝基蒽醌的方法主要有:蒽醌直接硝化法、萘醌法、苯酐直接硝化法、蒽酮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蒽醌直接硝化法。蒽醌硝化方法可分为纯硝酸硝化、混酸(HNO3+H2SO4)硝化、溶剂硝化三类。溶剂硝化可大幅度减少硝酸和硫酸用量,从而减少酸性废水或减少酸回收的困难;溶剂能调节硝化反应进行的速度,有利于1-位体产物的生成。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除了产生大量的废酸之外,反应的1-位选择性不高,历经改进其工业化大生产的硝化粗产品中,1-硝基蒽醌的含量只有82%左右,要经过两次精制才能使用,这就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并产生许多难以处理的废渣,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提高硝化粗品中1-硝基蒽醌的含量,一直是生产厂家的努力方向。
吕春绪等采用O3-NO2体系为硝化剂的新工艺硝化蒽醌制备1-硝基蒽醌,并进行了蒽醌混酸硝化与O3-NO2硝化产物分布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必须在无水甲磺酸催化下才能被硝化,反应具有良好的位置选择性,1-硝基蒽醌产率达92.54%。但是,目前没有适合工业使用的大规模臭氧发生器,即使有,所需电能也是惊人的。而采用乙酰丙酮铁作为催化剂,采用O3-NO2体系为硝化剂,无法得到任何的硝化产物。
由于蒽醌的难硝化性,以混酸作为蒽醌硝化催化剂,到目前为止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添加催化剂辅助混酸催化剂提高1-位硝化的选择性,减少精制次数及成本,也是实现蒽醌高效硝化的一种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高纯度1-硝基蒽醌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是强酸改性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利用该催化剂提高蒽醌硝化的1-位选择性,从而提高蒽醌硝化制1-硝基蒽醌中蒽醌的含量。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纯度1-硝基蒽醌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采用1,2-二氯乙烷作溶剂,将蒽醌、固体酸催化剂、溶剂、发烟硝酸按质量比1∶0.01~0.05∶1.1~1.2∶0.3~0.5依次投入反应器中,200rpm匀速机械搅拌;在30~60℃下,缓慢滴加混酸,使蒽醌与混酸的摩尔比为1∶0.6~0.8,滴加完毕后,保温反应2~5h;反应液经常压蒸馏溶剂回收、水洗、30%氢氧化钠碱洗后过滤,滤饼经105℃烘箱干燥,得到1-硝基蒽醌粗品。
所述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如下:配制浓度为0.01wt%~10wt%的活性组分溶液,50~120℃恒温加热条件下,用该溶液浸渍氧化物载体,载体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10~1∶20,浸渍2~6h后将粘稠的催化剂浓浆转移至马弗炉,在高温下焙烧,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催化剂。
所述混酸为104%发烟硫酸和98%浓硫酸按照体积比1∶1~1.2混合所得。
所述固体酸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磷酸、硫酸、甲磺酸、磷钨酸、磷钼酸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氧化物载体为二氧化锡、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氧化钼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固体酸催化剂浓浆的焙烧温度为400~700℃,程序升温速率为3~10℃/min,焙烧时间为2~5h。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化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68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形成相关细胞的微振动加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流动测速预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