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怠速进气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7791.2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D41/08;F02D29/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怠速进气 结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发动机怠速进气结构,所述发动机内部设有充电用发电机,所述充电用发电机为发动机的曲轴所带动,所述发动机外部连接有供电用发电机,且该发动机的进气管上设有一可变进气构件、一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及一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
所述可变进气构件,其与进气管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连接于发动机的进气端口上;
所述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其具有一电子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阀可控制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的空气流通量,所述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的进气端位于可变进气构件的进气侧,而所述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的排气端位于可变进气构件的排气侧;
所述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其具有一电子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阀可控制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空气流通量,所述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进气端位于可变进气构件所述进气侧,而所述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排气端位于可变进气构件的排气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进气构件为节气门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大于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大于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3倍。
5.一种发动机怠速进气的控制方法,是在发动机启动后进入怠速状态的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一切换开关的操作装置,由使用者操作所述切换开关;
一低转速怠速运作装置,在发动机进入怠速状态后,未操作所述切换开关,进而启动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以使发动机维持稳定的低转速的怠速运作;
一高转速怠速运作装置,在发动机进入怠速状态后,操作所述切换开关进而先启动怠速低速旁进气通路,再启动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并持续调整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开度,以维持发动机的高转速的怠速运作;以及
一可变进气构件的节气门开启的判定装置,当可变进气构件的节气门未开启时,则可藉由进行切换开关的操作装置,以选择发动机进入低转速怠速运作装置或高转速怠速运作装置,当所述可变进气构件的节气门开启时,则发动机脱离怠速状态的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转速怠速运作装置包括一怠速目标转速的判定步骤、一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开度是否需要加大的判定步骤,以及一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开度是否需要减小的判定步骤。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转速怠速运作装置作动时,先进入怠速目标转速的判定步骤,当发动机怠速转速低于怠速目标转速时,先启动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再启动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并进入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开度是否需要加大的判定步骤,当怠速转速仍低于怠速目标转速时,则持续加大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开度,进而来维持发动机稳定的怠速目标转速的怠速运作,在此步骤时,当发动机的怠速转速高于怠速目标转速时,则进入可变进气构件的节气门开启的判定装置。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转速怠速运作装置作动时,先进入怠速目标转速的判定步骤,当发动机怠速转速高于怠速目标转速时,先启动怠速低速进气旁通路,再启动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并进入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开度是否需要减小的判定步骤,当怠速转速仍高于怠速目标转速时,则持续减小怠速高速进气旁通路的开度,进而来维持发动机稳定的怠速目标转速的怠速运作,在此步骤时,当发动机的怠速转速低于怠速目标转速时,则进入可变进气构件的节气门开启的判定装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进气构件为节气门体。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怠速进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所述切换开关以令发动机外部连结的供电用发电机运作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779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