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8353.8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6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吕一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一诺 |
主分类号: | H05B3/40 | 分类号: | H05B3/40;H05B3/14;H05B3/06;C23C16/40;C23C16/44;C23C16/44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膜层 结构 红外 电热 热管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结构中包括电热膜基体(1)、附着在此电热膜基体(1)上的膜层和设置在此电热膜基体(1)两端的电极(4),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包括蒸镀在电热膜基体(1)表面的导电膜层(2)和蒸镀在此导电膜层(2)表面的红外高发射膜层(3),所述导电膜层(2)为SnO2:Sb薄膜层,所述红外高发射膜层(3)按重量份数比包含如下物质:二氯化锰35~45,二氯化镍15~20,三氯化铬5~1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步骤在于:
A、导电膜层(2)的制备:利用高温蒸镀炉将电热膜液蒸镀到所述电热膜基体(1)上,即得;所述电热膜液按重量份数比包含:四氯化锡45~58;三氯化锑0.3~2.0;三氯化镍0.4~1.2;三氯化铟0.3~1.0;乙醇/丙三醇5~15;无机酸6~17;去离子水20~30;
B、红外高发射膜层(3)的制备:利用高温蒸镀炉将红外高发射膜液蒸镀到上步所得导电膜层(2)上,即得;所述红外高发射膜液按重量份数比包含:二氯化锰35~45;二氯化镍15~20;三氯化铬5~10;乙醇/丙三醇5~15;去离子水20~30;
C、装配电极(4):上步所得电热膜基体(1)两端装配电极(4),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制备所述导电膜层(2)之前首先用磷酸、无水乙醇或丙酮擦洗所述电热膜基体(1)表面,然后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然后再进行导电膜层(2)蒸镀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电热膜液的制作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数比量取四氯化锡、三氯化锑、三氯化镍、三氯化铟、乙醇/丙三醇、无机酸和去离子水,于混合机内混合加热,加热温度为60~80℃,持续搅拌并进行1h的超声分散处理,使固体全部溶解,冷却至常温,过滤,即得电热膜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将所述电热膜液蒸镀到所述电热膜基体(1)上的具体操作为:将电热膜基体(1)放入高温蒸镀炉中,逐步升温至600~800℃,恒温10分钟,然后通过滴定装置将电热膜液滴入蒸发坩埚中,膜液高温气化后进入蒸镀炉体,在电热膜基体(1)表面发生水解反应,形成一层均匀的SnO2:Sb薄膜层,即导电膜层(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红外高发射膜液的制作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数比量取二氯化锰、二氯化镍、三氯化铬、乙醇/丙三醇和去离子水,于混合机内混合加热,加热温度为60~80℃,持续搅拌并进行1h的超声分散处理,使固体全部溶解,冷却至常温,过滤,即得红外高发射膜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所述红外高发射膜液蒸镀到所述导电膜层(2)上的具体操作为:将蒸镀有导电膜层(2)的电热膜基体(1)两端1.5cm作免镀膜保护处理后,放入高温蒸镀炉中,逐步升温至500~700℃,恒温10分钟,然后通过滴定装置将红外高发射膜液滴入蒸发坩埚中,膜液高温气化后进入蒸镀炉体,经高温化学沉积得红外高发射膜层(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膜层结构的红外电热膜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装配电极(4)的具体操作为:在所述蒸镀有导电膜层(2)和红外高发射膜层(3)的电热膜基体(1)两端表面涂覆高温导电银浆,然后送入烘板炉内,经500~650℃烘烧,使氧化银完全还原并与导电膜层(2)熔合为一体,即得电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一诺,未经吕一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83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电处理装置、节电处理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塔形结构暖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