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8493.5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韩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少晖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K9/14;A61P3/10 |
代理公司: | 襄樊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200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糖尿病 降糖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具有治疗糖尿病作用的中成药物降糖茶。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是因先天性或后天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因胰岛素功能失调所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世界糖尿病人数高达约1.5亿,而中国就有糖尿病人约6400多万,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3,因糖尿病而导致失明者比一般人员多10-23倍,坏疽和截肢比一般人多20倍;肾功能衰竭比一般人多17倍,冠心病、中风比一般人多2-3倍;猝死比一般人多3-8倍,因此尽早治疗糖尿病,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本病治疗遇到以下棘手问题:
1、传统药物都是单纯刺激胰岛素分泌或外源性增加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根本无法实现血糖的自我调节,因此长期用药血糖忽高忽低。
2、久服西药损肝、伤肾、刺激胃肠道,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苦不堪言。
3、糖尿病人长期服药,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糖尿病人药量越吃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仍然无法控制病情。
4、糖尿病人体内糖分不能被有效吸收利用,容易饥饿,但是又担心吃饭后血糖的自我调节,只好忍饥度日,此外糖尿病人最担心的并发症如失眠、冠心病势不可挡均是目前无法治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从激活修复胰岛素受体,平衡降糖,滋肝经补肾虚,养胃和中,全面提高人体抵抗力的纯中药制剂降糖茶。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参与现代药理研究成就,通过多年研究开发筛选出滋肾养肝、益气生津、润燥止渴的纯中药组方,突破性地平衡降糖,有效消除封闭在受体表面的“有害酸肽”,不仅能迅速降糖改善症状,还具有抗栓、降脂、防治并发症作用,同时本药物“一药多能,多味组合”补脾固肾、润肺生津而止口渴、升阳益气,输布津液,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从而消除糖尿病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肢体乏力、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进而达到快速治愈及持久巩固的目的。
本发明降糖茶是由下列组分(以重量份计)制成的药剂:
生山药10-25; 生黄芪10-25; 知 母5-15;
生 地10-25; 葛 根10-25; 天花粉10-25;
枸杞子5-15; 五味子5-15。
制备本发明降糖茶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生山药15-20; 生黄芪15-20; 知 母6-10;
生 地15-20; 葛 根15-20; 天花粉15-20;
枸杞子6-10; 五味子6-10。
本发明降糖茶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生山药18; 生黄芪20; 知 母6;
生 地15; 葛 根20; 天花粉15;
枸杞子8; 五味子10。
本发明降糖茶所说的药剂是散剂或袋泡茶剂。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降糖茶生产方法是:
1、先取枸杞子、五味子干燥粉碎至120目细粉;
2、取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地、葛根、天花粉干燥后粉碎至120目细粉;
3、将上述的全部粉剂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后,在100℃-110℃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5-30分钟,即可得到治疗糖尿病的散剂药物;
这里熟化灭菌操作是采用分段阶梯降温熟化灭菌,把温度迅速升到110℃,熟化灭菌时间为15-30分钟;
熟化灭菌后的散剂,干燥并以过滤棉纸袋分装,即获得到膨松的袋泡茶制剂。
本发明各原料组成性味归经、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如下。
1、生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肺肾气,益脾肺肾阴。
成分及药理:本品含薯蓣皂甙元、粘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淀粉酶等,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离体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还有助消化、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
2、生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少晖,未经韩少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84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