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光固化钢管内减阻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8628.8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芳;孙健;任飙;粟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隆赛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C09D175/14;C09D7/12;C09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光固化 钢管 内减阻 涂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的涂料技术领域,涉及钢管用紫外光固化涂料和内减阻涂料,具体的说,是一种紫外光固化钢管内减阻涂料。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涂料作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崛起的一种新材料,其突出的优点为固化速度快(0.1-10s);涂层性能优异;可涂装对热敏感的基材;节省能源(约为热固化材料能耗的1/5-1/10);无溶剂排放,既安全又不污染环境;占地面积少,适用于自动化流水线涂装等。因此,紫外光固化涂料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紫外光固化涂料是指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生光聚合或光交联反应,有快速固化性能,作为表面保护材料来使用的特殊涂料。由于其固化速度大大超过常规涂料,所以此类涂料固化时收缩率要比常规涂料大一倍以上。通常的涂料做法很难在碳钢表面起到良好的附着效果,加之考虑成本因素,此类涂料大多数采用自由基引发固化的方法固化涂层,这势必造成引发剂残留以及后固化现象不易消除的问题,最终影响钢管上涂层的附着力和耐溶剂浸泡的能力。通常,用具有着色力的紫外光固化的金属涂层的厚度一般很薄,不大于10um,超过50um的涂层固化就很难完全,这是因为紫外线难以穿透涂层导致引发不完全所致的。
国内现有的管道内减阻涂料均为溶剂型涂料,其缺点为:VOC含量高,对环境潮气敏感,施工性能和储存稳定性较差,漆膜容易起泡等等。随着对涂料有机挥发物的限制,在许多应用领域,例如:石油石化、船舶、核电、油料、化工仓储、供水等领域管道的防腐方面,溶剂型涂料将逐渐被环保型涂料所替代,而紫外光固化涂料就是环保型涂料之一。
目前,国内未见紫外光固化涂料用于金属基材的专利报道,国外在这方面的专利也很少。其中,美国专利US20030162859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涂料”,可用于汽车方向盘、车轴、弹簧以及框架等;该涂料可显著提高涂膜的机械性能、耐化学性能、耐老化性能以及外观的美观性。但是,用于钢管内减阻的紫外光固化涂料目前还未见有供应,也未见到有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钢管内减阻涂料,并将其应用于钢管内的减阻,以期大幅度提高管线的输送能力,为用户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紫外光固化钢管内减阻涂料,其特征是,各原料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10.0~30.0%;
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 10.0~30.0%;
附着力促进树脂 1.0~10.0%
活性单体 10.0~30.0%;
流平剂 0.1~0.5%;
消泡剂 0.1~0.5%;
分散剂 0.2~1.0%;
引发剂 2.0~10.0%
磷酸锌 5.0~25.0%;
三聚磷酸铝 2.0~20.0%;
钛白粉 10.0~30.0%。
可选的、所述的附着力促进树脂为磷酸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的活性单体为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以及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3EOTA)的两种或三种混合,既作为稀释剂,又能参与反应;所述的流平剂为有机硅类BYK3510;所述的消泡剂为含有机硅类的BYK 1790消泡剂;所述的分散剂为BYK 168;所述的引发剂为湖南新宇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173、184、907、369、TPO、ITX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的各原料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中,环氧丙烯酸树脂为15~25%、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为13~26%、附着力促进树脂为2.0~8.0%。
在所述的各原料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中,活性单体为12.0~28.0%。
在所述的各原料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中,磷酸锌为8.0~20.0%、三聚磷酸铝为5.0~15.0%、钛白粉为15.0~25.0%。
在所述的各原料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中,流平剂为0.2~0.4%、分散剂为0.3~0.6%、消泡剂为0.2~0.4%、引发剂为4.0~7.0%。
本发明紫外光固化钢管内减阻涂料的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隆赛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隆赛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86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调制器监测装置和外调制器监测方法
- 下一篇: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