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还原酶或其重组酶的应用及一种重组氧化还原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9376.0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和;王丽娟;潘江;倪燕;沈乃东;邱勇隽;邱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02 | 分类号: | C12P7/02;C12N15/53;C12N15/63;C12N9/02;C12R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钟华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还原酶 重组 应用 | ||
1.一种氧化还原酶或其重组酶作为羰基还原酶催化剂在不对称还原前手性羰基化合物以制备光学活性手性醇中的应用;所述的氧化还原酶或其重组酶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氧化还原酶来源于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A3(2)NRRL B-16638;
所述的重组酶由下述方法制得:培养包含碱基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No.1所示的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重组表达转化体,即可;所述的培养所用的培养基较佳的为包括下述成分的培养基:酵母膏5~10g/L,蛋白胨10~20g/L和NaCl 10g/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组酶由下述方法制得:将包含碱基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接种于含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培养,之后再接种于LB’培养基中培养,当培养液OD600达到7.5~8.5,优选8时,在终浓度为0.1~1mM,优选0.5mM的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的诱导下,即可;所述的LB培养基包括酵母膏5g/L,蛋白胨10g/L和NaCl 10g/L;所述的LB’培养基包括酵母膏10g/L,蛋白胨20g/L和NaCl 10g/L;
所述的培养的温度较佳的为30~37℃;所述的培养较佳的在振荡条件下进行;所述的再接种于LB’培养基的步骤较佳的按体积比5%的接种量接种;所述的诱导的时间较佳的为22~28℃;所述的诱导的时间较佳的为10~15h。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组酶按下述方式中任一种收集:(1)收集培养液中的细胞,洗涤,冷冻干燥,得冻干细胞;(2)将收集的培养液中的细胞进行细胞破壁处理,离心,取上清液,即得粗酶液;(3)按方式(2)制备粗酶液,将粗酶液进一步冷冻干燥得粗酶粉。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含碱基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重组表达转化体由下述方法制得:通过引物,以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A3(2)NRRL B-16638的基因组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基因扩增得碱基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氧化还原酶基因,之后连接于载体上得包含碱基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之后转化至宿主微生物中,即可;
所述的引物为:
上游引物为GGAGATTCATATGAGCACCACCGGAACCACC,
下游引物为GTGAAGCTTTCAGACGGCGGTGTAGGCGC;
所述的载体较佳的为质粒pET-28a;所述的宿主微生物较佳的为大肠杆菌,更佳的为大肠埃希氏菌(E.coli)BL21(DE3)。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按下述方法进行:在NAD+和/或NADH、以及异丙醇的存在下,在所述的氧化还原酶或其重组酶的作用下,将作为底物的前手性羰基化合物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制得光学活性手性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93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车
- 下一篇:烟草秸秆废弃物与煤共转化催化气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