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碗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9852.9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1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寇祥 |
主分类号: | A45F3/20 | 分类号: | A45F3/20;A47G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重复使用的便携式餐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折叠碗都不能收缩得很小,只能放在挂包内,不能放在衣兜里,吃饭前要到大包里去拿“碗”,终究还是不雅、不方便。本发明却能将一只大碗收缩成大约6公分见方6毫米厚的小豆腐块,别致雅观,可以揣在衣兜里甚至是钱包内,同时也可以挂在钥匙串上,从而充分实现随身携带、方便实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折叠碗不能收缩得很小、不方便携带的不足,本发明采用三三对折的设计,从而能够将一块用于折叠成碗的18公分见方的pp塑料板(如图1)折叠到其面积的1/9、大约6公分见方(如图2),其厚度还不到0.6公分(如图3)。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图4、图5所示:
图4展示的是由(18公分见方的)方块塑料版折叠成碗的具体过程。为方便就餐,本发明的四个折角采用的是两两拼接的设计,从而保证成型后的折叠碗有两个对立侧面是光滑的。为保证折叠后碗口曲线的平滑美观,同时实现上圆下方、“外圆内方”的文化理念,本发明通过跨越其他折痕的折线MN来形成三角形折角NMQ(如图1)。NMQ的一角正好可以插在其它折角下面,如碗里太烫还可以拉出来充当把手。
图5展示的是由展开后的方块塑料版折叠成小薄方块的具体过程。为方便折叠,图1中横向两虚线压制得较宽较薄,折叠时先对折竖线(折的是一层薄板),再对折横线(折的是三层厚板)。为保证折叠碗里面的卫生,折竖线时要正面对折;为减少三层厚板折叠时的错位移动,折横线时可以朝背面反向对折(与图5第3、4步所示对折方向相反)。
为满足食用和折叠的需要,本发明可以采用耐高温(120℃以上)、无毒、耐折叠的PP树脂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碗展开后的样式,其中实线(如NQ)为剪切线,其余各线皆为折痕。
图2是图1折叠收缩后的大小样式(正面俯视),其上表面面积为图1的1/9。
图3是图1折叠收缩后的大小样式(侧面平视),其厚度只有0.6厘米左右。
图4展示的是本发明(折叠碗)由图1折叠成碗(图4-6)的过程。其中图4-3所示“折起一角”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先以MN为轴将ΔMNQ向反面折叠180度,再以OR为轴将ΔORP向正面折叠180度,最后以PN为轴将四边形PNQS向反面折叠180度,插入ΔORP和平面ROTW之间。
图5展示的是本发明(折叠碗)由展开后的图1收缩成小方块并装进小方盒的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方便携带的同时,小巧别致容易成为时尚,(变魔术般可以从钱包里掏出大碗来),从而便于推广,可以为替代“消毒”碗筷和泛滥成灾的一次性餐具做出一定的社会贡献。
本发明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整个碗由一个规则的正方形板面折叠而成,既美观大方而又不产生边角料,充分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时代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寇祥,未经寇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98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