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0487.9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肖荣凤;唐建阳;朱育菁;葛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3/00;C12R1/38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绿 假单胞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铜绿假单胞菌菌株FJAT-346及应用其制备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发酵液。
【背景技术】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引起的维管束坏死的系统性土传病害,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着世界香蕉种植业。由于该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且在香蕉的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同时还存在多个专化型,因此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存在很大的难度。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香蕉品种,而且现有的化学药剂在防治上也难以奏效。采用生物防治,特别是内生生防菌是当前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国内外在利用生防菌防治香蕉枯萎病方面已有一些报道。Thangavelu等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哈茨木霉,通过离体与田间试验均测得该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优于多菌灵。Idris等通过温室试验得到4株对尖孢镰刀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杆菌属细菌;Saravanan等比较了荧光假单胞菌等8种生防菌在离体、盆栽和大田条件下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发现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最好。国内对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多还处在对香蕉枯萎病的拮抗菌筛选阶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其一方面可作为植物促长剂,增强植株抗病性;另一方面可作为生防菌剂,防治植物病害。Viji等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发现预先施用铜绿假单胞菌能很好地防治黑麦草灰斑病;Dutta等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能诱导木豆系统抗病性,预防镰刀菌的侵染;Siddiqui和Shaukat研究表明,用铜绿假单胞菌处理土壤,能显著减少根结线虫的数量,同时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绝大多数植物病害生防菌是从土壤或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但由于这些土壤微生物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并难于在与土壤、植物根际或叶围习居微生物的竞争中长期占优势,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其实用价值,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因子有很多优点:它们分布于植物的不同组织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受到植物组织的保护,不受外部恶劣环境如强烈日光、紫外线、风雨等的影响,具有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内生细菌相对于附生细菌更易于发挥生防作用。另外,利用香蕉内生的铜绿假单胞菌防治香蕉枯萎病,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与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绿假单胞菌菌株FJAT-346(Pseudomonas aeruginosa FJAT-346),该铜绿假单胞菌菌株FJAT-346于2010年11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为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0286,且采用该菌株制备一种能够对香蕉枯萎病进行有效防治的发酵液。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验室从福建省漳州市的香蕉植株的内生细菌中分离并筛选得到一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且对该菌株的理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如图1所示)进行测定分析,最终鉴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一个菌株。
进一步地,采用该菌株制备一种能够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发酵液,其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铜绿假单胞菌FJAT-346的活化:用接种环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FJAT-346划线接种于菌株培养基上,并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且培养温度设定为室温;
(2)种子液的制备:将步骤(1)所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FJAT-346的单菌落接种于三角瓶的种子培养基中,并将三角瓶置于恒温摇床振荡培养,转速200rpm,温度设定为室温,培养2天后即得种子液;
(3)发酵液的制备:将步骤(2)所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FJAT-346的种子液接种到含已灭菌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接种量1%,搅拌速率180rpm,通气量1∶1.2,温度设定为室温;在发酵培养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适量的发酵液测定其菌体浓度,当测定的菌体浓度值大于1.0×108CFU/mL时,则获得所需的发酵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菌株培养基为NA培养基,其组分为:牛肉浸膏0.1%,蛋白胨0.5%,酵母膏0.5%,氯化钠0.5%,蔗糖1%,琼脂1.8%,以水配制,pH 6.8-7.0;种子培养基与发酵培养基均为NB培养基,其组分均为:牛肉浸膏0.1%,蛋白胨0.5%,酵母膏0.5%,氯化钠0.5%,蔗糖1%,以水配制,pH 6.8-7.0;且各培养基组分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0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