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圆头冲压叶片式无堵塞叶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2084.8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生;杨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冲压 叶片 堵塞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特指采用圆头冲压叶片式无堵塞叶轮。
背景技术
无堵塞泵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煤矿、电力、化工、轻工、食品等工业和污水处理、河道港口疏浚等部门。目前,一般的无堵塞泵叶轮采用铸造工艺来完成。而叶轮从铸造到成品时,花费较长的工时及较多的原材料,使得叶轮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同时铸造是一种劳动强度高、重污染、低产品合格率的生产工艺;由于叶片式的无堵塞泵叶轮具有效率高,运行工况稳定,加工制作成本低,其运用广泛,但冲压叶片式无堵塞叶轮在输送含有纤维物的流体时,由于进口边薄,纤维物易被缠绕,导致叶轮堵塞。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采用圆头冲压叶片式无堵塞叶轮,解决了传统叶轮采用铸造时费时费材,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重污染、低产品合格率等问题;同时采用圆头叶轮解决了叶轮抗缠绕性差问题。改善了叶片式无堵塞叶轮加工工艺,提高其抗缠绕性、无堵塞性,其特征在于:叶片式无堵塞叶轮加工成型工艺为冲压焊接工艺,前盖板、后盖板、叶片、单独冲压加工成型,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叶轮,冲压无堵塞叶轮叶片进口边加厚形成圆头,以提高叶片式冲压无堵塞叶轮的抗缠绕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采用的是圆头冲压叶片式无堵塞叶轮,叶轮生产过程中分成前盖板、后盖板、轮毂、叶片四部分。前盖板、后盖板及叶片采用模具单独冲压完成,轮毂、前盖板、后盖板和叶片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最终成型冲压式叶轮;同时在叶片进口边采用圆头的形式,以增厚进口边,有效地防止纤维物与进口边的缠绕,从而提高了整个无堵塞叶轮的抗缠绕性与无堵塞。
本发明的优点是:冲压叶轮生产采用流水线工作,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叶轮的精度通过模具来控制,因此其尺寸形状精度易保证,表面粗糙度也好,泵效率能得到提高;同时与铸造工艺比原材料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更加美观;在采用圆头无堵塞叶轮后,叶片式无堵塞叶轮的抗缠绕性有了较大的改善。
本发明经用户试用,反应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圆头冲压叶片式无堵塞叶轮的轴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中圆头冲压叶片式无堵塞叶轮除去前盖板的平面图。
图中:1.进口边,2.圆头,3.背面,4.工作面,5.后盖板,6.轴孔,7.前盖板,8.轮毂,9.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叶轮分为前盖板(7)、后盖板(5)、轮毂(8)、叶片(9)四部分,前盖板(7)、后盖板(5)、叶片(9)采用模具单独冲压完成,通过焊接使轮毂(8)、后盖板(5)、前盖板(7)连接成冲压式叶轮。
如图2所示,叶片(9)进口边(1)通过在叶片(9)背面(3)加厚,形成圆头(2)的形式,增大了进口边(1)厚度,从而提高了叶轮的抗缠绕性。
以上为本发明以图1为实施例所作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包括本发明构思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形例,例如叶轮不仅可以为闭式,也可以为半开式;加厚进口边形成圆头的方式不仅可以在背面加厚,也可以在工作面及工作面与背面同时加厚,无堵塞叶轮可以不仅可以为双叶片,也可以为单叶片的无堵塞叶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2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