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2328.2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杰;杨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7/06;C08L77/10;C08L79/08;C08K13/04;C08K7/14;C08K7/06;C08K7/10;C08K7/08;B29C7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塑性 玻璃钢 生产工艺 | ||
1.一种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溶解增粘
在脱水釜中于110~210℃下,将增粘剂溶解在内酰胺单体中,形成增粘浆液;
(2)真空脱水
将催化剂和润滑剂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增粘浆液中,在110~190℃进行真空脱水5~60分钟后,降温至70~100℃,将物料排入到活化罐中,活化罐的温度维持在70~100℃,并保持搅拌状态;
(3)活化
将活化剂储罐中的活化剂通过精确计量泵加入到活化罐中,制得活化浆液;
(4)拉挤成型
将纤维经过导纱网板进行排布,经过烘箱进行干燥,再次经过导纱网板排布后进入浸胶槽,在浸胶槽中,用步骤(3)所得的活化浆液浸渍纤维,浸胶后的纤维经过预成型板归束后,牵引进入固化定型模具进行固化,然后经过后固化烘箱,经牵引、切割,得到热塑性玻璃钢制品;
其中,以单体的用量计,增粘剂的用量为2~40wt%;催化剂的用量为0.01~2wt%;润滑剂的用量为0.2~5wt%;活化剂的用量为0.02~1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粘剂选自尼龙6、尼龙66、尼龙1010、尼龙46、尼龙12、芳纶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酰胺单体选自丁内酰胺、己内酰胺、辛内酰胺、庚内酰胺或十二内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选自己内酰胺钠、己内酰胺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钠、氢化锂、乙醇钠或乙醇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钠、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镉、硬脂酸钡、石墨粉、甲基硅油或二甲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剂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丹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马来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石英纤维、氧化铝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或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在进入浸胶槽前经过红外烘箱进行干燥,红外烘箱的温度为120~150℃,纤维在烘箱的停留时间为5~1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胶槽是带有控温装置和氮气保护装置的,半密闭的浸胶槽,纤维束引入浸胶槽时经过软橡胶板上的细孔以防止带入过量的空气,而引出玻纤时,预成型板是镶嵌在浸胶槽内壁上的,并且预成型板直接与定型模具相连,以防止浸胶后的纤维与空气接触;浸胶槽的温度控制在70~100℃,防止浸渍液冷却固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基热塑性玻璃钢的拉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胶后的纤维经过预成型板归束后牵引进入固化定型模具进行固化定型,定型模具的长度为90~110厘米,定型模具的温度控制在170~210℃,纤维在定型模具中的停留时间控制在3~8分钟;所述的后固化烘箱的温度为160~190℃,型材的停留时间控制在8~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23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