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煤矿提取钒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2765.4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胡岳华;王丽;耿志强;刘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00 | 分类号: | C22B1/00;C22B3/08;C22B34/2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煤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煤矿提取钒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浮选脱碳,浮选富集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钒是一种高熔点的稀有金属,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有金属“维生素”之称。在钢铁应用方面,我国90%左右的钒用于钢铁工业,把钒掺进钢里,可以制成钒钢。钒钢比普通钢结构更紧密,韧性、弹性与机械强度更高;在合金应用方面,钒钛组成的重要的合金Ti-6Al-4V,用于飞机发动机、宇航舱船骨架、导弹、军舰的水翼和引进器、火箭发动机壳等;此外,钒在电池中以钒的氧化物形式作正极,钒电池的优点是可在常温下安全使用,电解液和电池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此外,钒在化工、玻璃、陶瓷、医学等方面也有比较广泛的用途。因此,钒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石煤是我国一种独特的钒矿资源,从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是石煤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做了大量的石煤提钒工艺。我国的石煤提钒主要采用平窑钠化焙烧水浸酸沉钒工艺流程,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存在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总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首先采用浮选的方法得到碳精矿和钒精矿。钒浸出所需的热量,由碳精矿燃烧获得。碳精矿燃烧后的碳渣,混到钒精矿中,作为浸出的原料。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节约能耗,污染小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节约能耗,污染小的石煤矿提取钒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提供的石煤矿提取钒的方法,其步骤为:
a、将石煤矿破碎,磨矿后进行浮选,先选煤除碳选出碳精矿,再选出钒精矿,石煤矿的磨矿细度是-200目质量占70%以上,浮选矿浆的质量浓度为35%-45%;
b、在碳精矿中加入粘结剂制成形煤,用于烧锅炉产生蒸汽给钒精矿进行浸出时供热;
c、用碳精矿燃烧产生的蒸汽供热对钒精矿进行浸出钒;
d、将碳精矿燃烧后的残渣混入钒精矿中,进行浸出钒。
上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粘结剂为淀粉和聚丙烯酸。
上述步骤(c)中钒精矿浸出的浸出剂为硫酸,助浸剂为氟硅酸钠,浸出的温度为85°~9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石煤矿提取钒的方法,首先采用浮选的方法得到碳精矿和钒精矿。钒浸出的热量,由碳精矿燃烧获得。碳精矿燃烧后的碳渣,混到钒精矿中。本方法考虑到该石煤矿中含有大量的碳,由于碳的比表面积很大,表面能很高,直接浸出会增加药剂的消耗,所以采用浮选脱碳,同时用浮选的方法富集钒,对浮选后的钒精矿进行浸出,而优先浮选出的碳精矿,可以做成形煤,作为浸出用的热源。燃烧后的碳渣中还有一定的钒,所以将碳渣混入钒精矿中,作为浸出的原料。该方法具有减少能耗与药剂用量,工艺流程简单、效果好、污染少等优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工艺简单,节约能耗,污染小的石煤矿提取钒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旨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本发明采用的石煤矿提取钒的方法,其步骤为:
a、将石煤矿破碎,磨矿后进行浮选,先选煤除碳选出碳精矿,再选出钒精矿,石煤矿的磨矿细度是-200目质量占70%以上,浮选矿浆的质量浓度为35%-45%;
b、在碳精矿中加入粘结剂制成形煤,粘结剂为淀粉和聚丙烯酸,用于烧锅炉产生蒸汽给钒精矿进行浸出时供热;
c、用碳精矿燃烧产生的蒸汽供热对钒精矿进行浸出钒,钒精矿浸出的浸出剂为硫酸,助浸剂为氟硅酸钠,浸出的温度为85°~95°;
d、将碳精矿燃烧后的残渣混入钒精矿中,进行浸出钒。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对四川某石煤矿进行了实验。首先对石煤矿进行破碎,磨矿,石煤矿的磨矿细度是-200目质量占70%以上,将矿浆浓度控制在35%-45%,在常温下进行浮选,得到碳精矿和钒精矿。碳精矿添加粘结剂制成煤球,钒精矿和碳精矿燃烧后的碳渣进行浸出,钒精矿浸出的浸出剂为硫酸,助浸剂为氟硅酸钠,浸出的温度为90°。浮选钒的回收率达90.65%,浸出率为90%,可得该矿钒总的回收率达81.58%。具体的指标如下:
四川某石煤矿浮选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27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