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3217.3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和泉一裕;藤田善昭;村尾洋辅;矢崎雄一;三代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4 | 分类号: | B66B7/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引导 装置 | ||
1.一种引导装置(10),沿着敷设在电梯(1)的井道(6)中的导轨(2)引导轿厢(4),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心辊(11),滚动接触在上述导轨(2)的刃(21)的前端面(21a)上;
一对侧辊(12),分别滚动接触在上述导轨(2)的刃(21)的两侧的侧面(21b)上;
第一浮动部(111),保持上述中心辊(11);
第二浮动部(112),保持上述侧辊(12);
第一支撑部(121),固定在上述轿厢(4)上,配置成与上述导轨(2)的刃(21)的前端面(21a)平行;
第二支撑部(122),固定在上述轿厢(4)上,配置成与上述导轨(2)的刃(21)的侧面(21b)平行;
第一阻尼器(131),夹在上述第一浮动部(111)和上述第一支撑部(121)之间,承受与上述导轨(2)的刃(21)的前端面(21a)垂直的方向的振动来作为压缩负荷,而使该振动衰减;以及
第二阻尼器(132),夹在上述第二浮动部(112)和上述第二支撑部(122)之间,承受上述导轨(2)的刃(21)的厚度方向的振动来作为压缩负荷,而使该振动衰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浮动部(111)和上述第二浮动部(112)由连续的浮动体(L10)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阻尼器(131)配置在上述浮动体(110)的固定有上述侧辊(12)的支撑轴(12a)的部分的附近;
上述第二阻尼器(132)配置在上述浮动体(110)的固定有上述中心辊(11)的支撑轴(11a)的部分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轨(2)的延伸方向上,在上述侧辊(12)的支撑轴(12a)的两侧配置一对上述第一阻尼器(131)
在上述导轨(2)的延伸方向上,在上述中心辊(11)的支撑轴(11a)的两侧配置一对上述第二阻尼器(13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阻尼器(131)相对于上述中心辊(11),配置在与上述导轨(2)相反的一侧;
上述第二阻尼器(132)配置在夹着上述中心辊(11)的旋转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浮动部(112)将一对上述侧辊(12)保持为一体;
上述第一浮动部(111)和上述第二浮动部(112)相互独立;
上述第一阻尼器(131)配置在夹着上述中心辊(11)的旋转面的两侧;
在上述导轨(2)的延伸方向上,在上述侧辊(12)的两侧配置一对上述第二阻尼器(1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轨(2)的延伸方向上,在上述中心辊(11)的支撑轴(11a)的两侧配置一对上述第一阻尼器(131)。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阻尼器(131)被施加用于在将上述中心辊(11)推到导轨(2)的刃(21)的前端面(21a)的方向上施力的预负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卡止片,一体地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撑部(121)上,具有用于保持间隙地插入上述中心辊(11)的支撑轴(11a)的第一卡止孔(122a);以及
第二卡止片,一体地设置在上述第二支撑部(122)上,具有用于保持间隙地插入上述侧辊(12)的支撑轴(12a)的第二卡止孔(121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电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32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