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焦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4032.4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8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徐重明;沈俊;张慧;刘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2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虑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药食同源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抗焦虑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心理应激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估计,目前世界十大疾病第五位的抑郁症到2020年,将上升为仅次缺血性心脏病外的第二大致死性人类疾病。
目前抗焦虑药虽有很大进展,但仍缺乏理想的药物。一些新药虽然见效较快但长期服用药物副作用较大。比如临床现采用较多的抗焦虑西药一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等,长期服用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导致嗜睡、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发生昏迷。焦虑症的机理研究表明,起源于不同核团的多条神经递质通路,如苯二氮卓-γ-氨基丁酸能、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均与焦虑的生物学特性直接相关,这些通路或单独或联合发挥调节作用,影响个体的注意、唤醒、镇静、恐惧反应等不同生理特征反应。不同个体因为这些调节的不同整合而表现出焦虑的不同类型与程度。西药虽然靶向性强,但整体调理作用不如中药,而且中药多药食同源能避免药物纯化潜在的毒副作用问题。我国中草药资源广博、研究历史悠久,国内潜在的需求市场大,但是目前获得临床批号的抗焦虑中药品种非常少,仅有近年刚上市的九味镇心颗粒一种。无论从品种、剂型还是疗效的优先选择上都远远无法满足各类患者的需要:如冲剂类因含糖较高和易潮解等特性,不适合低糖摄入患者或长期湿度较大环境下工作人员保健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焦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本发明药物是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红景天5~25份贯叶连翘5~15份天麻5~15份熟地5~18份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是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红景天10~20份贯叶连翘8~15份天麻7~12份熟地10~15份
最优选的,是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红景天15份贯叶连翘10份天麻9份熟地12份;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为任何常规的制剂,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抗焦虑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景天、贯叶连翘、天麻和熟地粉碎至100~300目,用体积浓度为30~95%的乙醇浸泡8~12h,避光煎煮提取0.5~2h,重复3~4次,合并提取液,静置8~16h,然后液固分离,收集滤液,滤液浓缩至45℃~55℃时的相对密度为1.25~3.00;
(2)加入盐酸调节pH值为3-7后,加入重量浓度为2~5%的明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沉淀的主要成分是鞣质,根据药典可知四味原料药各自的鞣质含量;
(3)然后经液固分离,收集滤液,加蒸馏水至0.1~1.0g生药/ml,于20~40℃时加入重量浓度为0.01~0.5%的壳聚糖胶体溶液,30~50r/min搅拌2~5min,静置8~16h,过滤,收集滤液,即可为本发明的抗焦虑的药物;
或者,将滤液浓缩或加水定容,灭菌,灌装密封,得到口服药液;
或者,将滤液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备为片剂、丸剂等常见可服用制剂。
该生产方法中调节适宜的PH值为4~5,壳聚糖胶体最适当的溶液浓度为0.1%。
本发明的药物,能够用于治疗焦虑症,剂量一般为1g~10g生药/Kg·天,具体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由医师决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焦虑症及其发病机理的认识和调理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可以养心安神、平肝定惊、滋补脾肾、药膳同源的天然植物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对与焦虑病因直接相关的神经递质通路发挥双向调节与综合治理作用,一方面起到镇静安神、减少恐惧反应的作用,另一方面改善学习与记忆能力,增强机体的应激反应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4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